9月3日,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的总裁中西胜也坐在办公室里,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那双疲惫的眼睛里掩饰不住的焦虑几乎要溢出屏幕。这位日本传统汽车巨头的掌舵人,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了一个问题:中国电动汽车已经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坦言,现在日本企业已经无法单靠自身力量与中国车企抗衡。他们在东南亚市场节节败退,甚至已经到了需要日本政府直接介入才能应对中国竞争的地步。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源自今年5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起了关税大棒,随后欧盟、加拿大也紧随其后。随着欧美市场的“关税壁垒”越来越高,中国车企干脆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而这个地方,正是日本汽车企业的传统市场。
(汽车行业)
“关税大棒”意外重创日本车企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今年5月,当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欧盟和加拿大迅速响应,紧跟其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一下子变得高不可攀。这一来,许多中国电动车企纷纷把目标转向了东南亚。
要说东南亚,向来是日本车企的地盘。无论是三菱、丰田还是本田,这些日本品牌在东南亚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老百姓买车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丰田就是本田。然而,美国、欧盟的这一波“关税制裁”却打乱了这一切。
(中西胜也)
中国车企得知欧美市场不待见它们后,便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了东南亚,这让日本企业坐不住了。
三菱商事的董事总裁中西胜也是个老手,他早就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电动车不仅质量上乘,而且价格更加亲民,面对这样的强劲对手,东南亚的消费者难免会动摇。他很清楚,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日本车企在东南亚的优势迟早会被中国车企蚕食殆尽。
三菱商事的焦虑不仅仅是因为市场被抢,还因为日本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上,已经开始掉队。看看中国的车企,蔚来、小鹏、比亚迪,哪个不是蓬勃发展?
这些中国车企不仅技术先进,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比之下,三菱这些日本老牌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汽车行业)
早在2022年,三菱就因为在电动化转型中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不得不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根据公开数据,三菱2022年在中国市场仅卖出了不到3.2万辆车,同比下降了50%。这还只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在东南亚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三菱的日子也不好过。从2019年开始,他们的销量就持续下滑,如果再没有有效应对,中国车企势必在东南亚打下稳固的基础。
这让中西胜也更加焦虑。他清楚,电动汽车不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当下的现实。那些还抱着传统燃油车不放的车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日本车企不仅会在中国市场失守,甚至连东南亚的市场也会被中国的电动汽车攻破。
(美国)
中西胜也的呼吁对于中西胜也来说,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显然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困境。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大竞争力,他认为仅靠市场竞争根本无法扭转颓势。因此,他在采访中呼吁日本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向企业提供更大规模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和技术层面。
现在一家公司已不能再仅靠自己取胜了,政府应该支持公司并介入与中国竞争,因为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中西胜也在采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日本企业无法与中国的国有资金扶持相抗衡,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政府的介入显得尤为关键。
(汽车行业)
他提出,日本政府需要提供类似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在电动化转型中迅速发展。除了资金支持外,中西胜也还呼吁日本政府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和投资帮助这些国家实现脱碳目标,以此加强日本车企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价格优势,更重要的是技术的领先。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可谓不遗余力,政府对新能源车企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蔚来、小鹏、比亚迪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风生水起,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
(三菱公司)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蔚来在2024年第二季度交付量达到5.74万辆,同比增长143.9%。而三菱却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明显。中西胜也深知,日本车企与中国车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是市场份额上的失守,技术上的差距更是难以短时间内弥补的。
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早已走在了前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日本车企在电池领域起步较晚,这让它们在新能源领域显得更加被动。
(汽车行业)
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除了呼吁政府介入,日本车企也在尝试自救。今年7月,三菱宣布将与日产、本田联合成立电动汽车联盟,希望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在电动化领域追赶中国和特斯拉等全球领先企业。
然而,仅靠结盟是否能解决根本问题?中西胜也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应对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日本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