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茶叶千年,7万家茶企不如一个英国立顿,百年前被外国超越

探史笔记 2024-10-23 09:35:50
引言

中国种茶,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唐宋时期,茶叶就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说,喝茶的习惯,传了多少代?别说是我们,英国人爱茶那可是出了名的。从王宫贵族到平头百姓,个个都是喝茶的行家里手。

可奇怪的是,中国这么大个种茶的国家,现如今却不如一个英国的立顿。这事儿听着都别扭。不是咱中国茶不香,而是100多年前,我们就被人给超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茶叶的千年辉煌

茶叶这个东西,在中国,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片叶子。这小小的一片叶子承载的可是几千年的文明!

最早能追溯到神农时代,老神农爷爷那时候尝百草,不小心吃了毒,得亏茶叶救了他。慢慢地,茶就成了咱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了。要说茶叶的种类,那可是数不胜数,绿茶、红茶、乌龙、普洱,哪种不是名满天下?

唐朝那会儿,茶叶更是风靡全国,连诗圣杜甫都说,“寒夜客来茶当酒”,连客人来了都能用茶当酒招待!宋朝的时候,喝茶的讲究就更多了,点茶、煎茶、泡茶,各种仪式感简直就像一场盛宴。你说,咱们这几千年积累的茶文化,哪一样不是咱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茶叶不仅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外国,那也是抢手货。尤其是英国,17世纪的英国贵族就开始迷上了中国的红茶。英国王后凯瑟琳结婚的时候,嫁妆里带了整整一箱中国茶,这一下,茶叶在英国可是从贵族圈子里“火”到老百姓的杯子里了。

英国人喝茶,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从伦敦到乡村,茶馆遍地开花,茶叶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可别以为当时的茶叶就是英国自产的,实际上那时候的英国茶,百分之百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光是东印度公司运回英国的茶叶数量,每年都能成倍增长。

到18世纪末,光茶叶一项,中英贸易中的白银就能堆成小山,英国人急了,得想个办法来打破这种局面。于是他们打起了主意,要自己种茶,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英国这地儿哪种得了茶?

罗伯特·福琼的“茶叶盗窃案”

于是,英国人就想到了印度。印度那边本土有茶树,可是种出来的茶,味道比中国的差远了。怎么办?英国人决定直接来中国“偷”技术。这时候就得提到一个人了,罗伯特·福琼,英国派他来中国干嘛?不是旅行,不是来学文化,而是来“偷茶”。

这人看着文质彬彬,实际上干的可都是间谍的活儿。他来了好几趟,剃了个光头,穿上了中国的衣服,装作中国人,跑到茶园里偷技术。说得好听是“植物猎人”,实际上就是个“茶叶大盗”。

福琼把中国的茶籽、茶苗都偷运回印度,还带走了好几位中国的茶农,把咱们几千年积累的种茶、制茶技术带到了印度。你说这可真是偷了祖宗的饭碗啊!福琼带回印度的茶树种得是风生水起,没几年,印度的大吉岭、阿萨姆等地的茶园就发展起来了。

最可气的是,福琼还破解了一个秘密:英国人一直以为红茶和绿茶是两种不同的树种,可福琼发现,它们其实是同一棵树上长出来的,只不过是加工方法不同罢了!这一下,英国的茶叶生产速度快得吓人。

那时候的印度茶叶产业可不是中国这样的传统手工模式。英国人把茶叶种植搞得跟工业生产似的,什么机械制茶、标准化流程,一个个都往里搬。中国这边呢?还在守着老祖宗的那一套,手工炒茶,讲究是讲究,可产量上不去,市场竞争力自然就差了。

到19世纪末,印度的茶叶产量大幅增加,英国从印度进口的茶叶逐年上升,1892年,印度出口的茶叶已经超过了1亿磅,而中国的茶叶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中国那时候的茶农还在依靠几百年前的制茶技艺,靠人力炒茶,哪能拼得过英国人机械化的制茶流程?

英国人不仅仅是种茶,他们还会做生意。人家一边在印度种茶,一边在全球各地推广“印度茶”的品牌形象。

英国的立顿公司就是这时候崛起的,靠着标准化的产品和大规模的生产,立顿迅速成为全球知名的茶叶品牌。到20世纪初,立顿已经是世界茶叶市场的巨头,而中国的茶叶还在困守国内市场。

立顿的成功与中国茶企的困境

英国立顿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们会种茶、会制茶,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打造品牌。你看看立顿,黄绿相间的包装全世界都认得,买立顿茶叶,不仅仅是买茶,更是买个国际品牌的信任。而中国的茶呢?

大大小小的茶企数以万计,可就是没有一个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字。现在中国有7万家茶企,听着挺多吧,可问题是这些茶企大多都是小打小闹,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每个地方的茶叶都有自己的特色,可是这些特色却没能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立顿的包装、口味、产量全都高度统一,不管你在哪个国家买到的立顿,味道都是一样的。这就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你买的就是标准化的好茶。

反观中国的茶叶市场,虽然茶叶品质不差,但市场推广做得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立顿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明明茶叶是咱中国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种茶、喝茶的历史长达千年,但现代市场上,立顿却比咱中国茶企更有话语权。

这么看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其实不难看出,中国茶叶行业固守传统模式,在现代市场的全球竞争中,明显不敌那些走品牌化、标准化路线的企业。立顿的成功不仅仅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更是现代商业运作的结果。

它的品牌、管理、全球化销售网络,都是中国茶企所缺乏的。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茶叶市场的未来并不是全无希望。近年来,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和茶叶消费的多元化,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我们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做底蕴,也有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资源。只要我们能够像立顿那样,在标准化、品牌化上狠下功夫,相信中国茶叶的“王冠”终有一天会回到我们的手中。

回头再看,100年前的那场“茶叶战争”,我们输在了技术和品牌上。然而,历史并没有终结,茶叶市场依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未来,7万家中国茶企,只要能找准路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中国茶重新屹立于世界茶叶之巅的那一天。

1 阅读:41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