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北京胡同四十余年了,读了六千多通北京碑刻,在此期间,发现这些碑刻在网络上根本查不到,今一一记载,以供专家学者和广大爱好者参考和研究,希望大家喜欢,今天转录的是《梨园聚议庙会碑》,此碑在崇文门外精忠庙。内容如下:
碑额:万古流芳
古者伶官代异其制,然音律则无不同。自十字谱行,而院本以作,于是昆山之剧、弋阳之歌竞奏于通都大邑间,大要借因果为劝惩,即咏歌为讽谕,而感人之道寓焉矣。胜国时,设教坊司,殿中韶乐其词出于俳优,多乖雅道,十二月乐歌按月律以奏,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杂剧为娱戏。流俗諠譊(音宣挠,意吵闹),淫哇不逞。正德时臧贤以伶人进,与诸佞幸甬宠窃权,教坊取隶益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廷,而豪族富民效尤于下,选色品声,靡靡之音充于京师。御史汪珊有屏絶玩好之请,然未能尽革其风也。国朝乾隆初,命张文敏制院本进呈,各依节令奏演,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之属,谓之《月令承应》。其于内廷诸庆事奏演祥征瑞应者,谓之《法宫雅奏》。其于万寿令节奏演群仙诸佛添筹锡禧,以及黄童白叟含脯鼓腹者,诸如《九九大庆》。又演《目莲救母》事,析为十本,谓之《劝善金科》,于岁暮奏之,以代古人傩祓(音仇服,意驱逐役鬼)之意。演唐元奘西域事,谓之《升平宝筏》,上元前后数日奏之。嘉庆癸酉军兴,特命罢诸连台,上元日惟以《月令承应》代之,放除声色之意,远超于胜国。以故梨园供奉内廷者,率法惟谨,亦无敢以新声巧伎进。又恐无以束修其俦侣也,特立庙于崇文门外西偏,有事则聚议之。岁时伏腊(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简称,祭祀日子),以相休息。举年资深者一人统司之,口口口口口典至巨,意至善也。今将复修其庙貌,思得文言,以永于石,因述缘起,并系以铭:
大雅之音,式和且平。萃处既协,咏歌以兴。聿修丹艧(音丹获,意可涂饰的红染料),胥调筦笙(音管生,两种吹奏乐器)。古口(表示缺一字)令辰,明祀攸行。神具醉止,喜气充庭。既匡既救,福禄来成。于万斯年,鸣此和声。
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兵部主事、北平孙汝梅撰。
赐进士及第、诰授光禄大夫、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南皮张之万书丹(书写并刻石)。
大清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季秋,谷旦(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