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强强联手,如今貌合神离。
2025年4月1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发文,对特朗普政府的NASA经费削减计划表示强烈不满。这条信息迅速引发关注——不仅因为NASA是马斯克太空雄心的关键合作伙伴,更因为,这是他首次如此直接地“对着特朗普开炮”。
在2024年的大选中,马斯克被认为是特朗普重返白宫的“隐藏助攻者”。据多方爆料,他为特朗普的竞选团队输送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甚至在社交平台X上为其造势,重拾人气,收割话题。
从表面看,马斯克得到了想要的:拜登出局,特朗普重回白宫。
但现实是,特朗普回归,并没有将马斯克纳入真正的核心圈层。
从年初的AI投资计划“星际之门”记者会上,马斯克的缺席就可见一斑。奥尔特曼、埃里森、孙正义……全都是特朗普眼中的新宠,而马斯克,被“请出了牌桌”。这种“被边缘化”的落差,成为他们关系渐行渐远的转折点。
马斯克并不是一个甘于做“边缘合作者”的人。
无论是在电动车、AI,还是太空探索领域,马斯克一直都把自己定位为“开天辟地”的领袖,而非依附政府生存的商人。
他可以接受合作,但不能接受“被安排”。
这也是为什么,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可能削减NASA经费、并且推行全球加征关税政策时,马斯克忍不住出手了。
一边是他引以为傲的SpaceX面临NASA投资缩水,另一边是特斯拉在全球供应链上的成本被大幅推高——马斯克在这场新政府的博弈中,已然变成了牺牲品之一。
而更令他愤怒的,是他并没有提前获得“内部消息”。其他富豪趁关税政策出台前大赚特赚,马斯克却因市值波动损失数百亿美元。
一个曾经的金主,如今却成为信息链条最末端的“普通投资者”?
这种落差,对于马斯克这种控制欲极强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回顾整个过程,马斯克的“倒戈”更像是一次政治豪赌。
他试图通过换边支持特朗普,来换取更多政策红利、资源倾斜,甚至进入权力核心——类似他在XAI和SpaceX中一贯的策略:用资源下注,换话语权。
然而事实证明,这次下注失败了。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将马斯克当作一个可以利用但不值得信任的变量。拜登政府因为工会压力而冷落他,特朗普政府则因个性强势、无法驾驭而将其排除在外。
两次“被排除”,一次比一次更直接,也更羞辱。
于是,我们看到如今的马斯克,不再克制、不再绕弯,而是直接表达不满。
马斯克和特朗普有一个致命的相似点:他们都太强了。
强人之间的合作,往往是短期且有条件的。只要目标一致,就能并肩作战;但只要目标不同,反目几乎是宿命。
如今,特朗普的目标是扩大关税、提升美国制造业控制力;
而马斯克的目标,是全球市场的供应链整合与太空探索的政府资源支持。
这两者在短期内不仅没有交集,甚至是直接冲突。
特朗普的“爱国主义经济学”,本质上是逆全球化;
而马斯克,是全球化的最大获利者之一。
所以,“兄弟反目”不过是时间问题。
马斯克会不会再“反水”投向民主党?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他既然已经公开“离经叛道”,回头路并不好走。
但可以预见的是,马斯克将更加独立于政府,与任何政党保持距离,强化XAI、SpaceX等核心项目的“去政治化”属性。同时,他也可能加速在国际市场的布局,减少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依赖。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马斯克的远离也并非无痛。他失去了一个强大技术符号和金主的背书——而且还是极具话题流量的那个。
两个强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而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