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之战多惨烈?清军在城外猛攻,守城太平军却起内讧互杀被团?

多彩帆船史 2025-01-29 21:41:40

吉安之战多惨烈?清军在城外猛攻,守城太平军却起内讧互杀被团灭

世人皆知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天京事变有关,却鲜有人知道,在江西吉安城下,还发生过一场令人惋惜的内讧悲剧。这座坚守了整整两年的英雄古城,不是被清军攻破的,而是被自己人拱手让人。

城外,号称"打呆仗"的曾国荃率领湘军日夜猛攻;城内,太平军将领却因战败互相指责,最终酿成大祸。一个先锋将军,在盛怒之下竟然拔刀斩杀了自己的袍泽兄弟!

更令人唏嘘的是,此时太平军大将石达开正率领大军抵达城外,眼看救援在即,为何他却选择了转身离去?这座倾注了无数将士鲜血的古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

一、吉安保卫战的序幕

道光三十年(1850年),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占领南京后,开始向四面八方扩展势力。江西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战略要地,成为了清军与太平军反复争夺的焦点。

吉安府,地处赣江中游,是江西省的重要城市。自古有"江南巨镇"之称,更有"吉州九井"的美誉。这座历史名城,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拉锯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856年初,太平军在吉安城内设立了防务机构,任命傅忠信为主将,李雅风为先锋,翟明海为副将。三人各领一部,共同防守这座赣江要塞。

傅忠信是广西人,跟随洪秀全起义多年,为人稳重,深得军心。李雅风身手矫健,作战勇猛,常常带头冲锋陷阵。翟明海则擅长守城之策,三人配合默契,使吉安固若金汤。

就在太平军刚刚站稳脚跟之时,一支来势汹汹的湘军出现在了城外。这支军队的统帅,正是曾国藩的亲弟弟、后来声名鹊起的曾国荃。

曾国荃初到吉安城下时,麾下只有三千湘军。他一到便下令扎营,在城外构筑了一圈又一圈的工事。这位湘军统帅性格刚烈,被部下称为"霸蛮佬",专门以"打呆仗"闻名。

"打呆仗"是湖南方言,意思是打持久战,不达目的决不收兵。曾国荃便是靠着这股韧劲,在江西战场上屡立战功。

吉安城下,他采取的是车轮战术。白天派一队人马去攻城,晚上换另一队继续。城内守军刚刚休息,便又听见战鼓擂动,不得不爬起来应战。

傅忠信见敌军来势凶猛,当即下令加固城防。城墙上堆满了砖石,准备了大量滚木礌石。城内的粮仓也堆得满满当当,为长期守城做足了准备。

一个月后,曾国荃的兵力增加到了八千人。他开始在城外修建望楼,架设云梯,准备强攻。太平军则在城内挖掘地道,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火炮,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

这一年的春天,曾国荃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攻城。清晨,随着一声炮响,数千湘军呐喊着冲向城墙。城上的太平军立即还以猛烈的炮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就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在吉安城下拉开了序幕。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事会持续整整两年之久,更没有人预料到,这座坚城最终会因为一场意外的内讧而陷落。

二、内外交困的危机

1857年的江西,正值隆冬时节。吉安城内的太平军已经与湘军对峙了大半年,城中的物资渐渐见底。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正在悄然来临。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赣江上结起了薄冰。守城将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城墙上来回走动,时不时望向远方。他们在等待,等待着粮草物资的补给。

自从湘军在城外扎营后,吉安城的补给线就被切断了。傅忠信派出的几支小分队,试图从赣江水路运送物资,却都被曾国荃部的水师拦截。城中的大米储备,已经不足以支撑三个月的消耗。

不仅是粮食短缺,守城的火药弹丸也在日渐减少。守军不得不开始在城内搜集铁器,熔化后制成炮弹。城中的铁匠铺子日夜不停地工作,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回荡在街巷之间。

一天夜里,城外的湘军突然发动猛攻。守城太平军刚准备开炮还击,却发现许多火炮已经没有了弹药。李雅风只得带领士兵们用砖石抵挡,这一夜,城墙上伤亡惨重。

傅忠信为了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下令在城内开仓放粮,并组织百姓种植蔬菜。城内的荒地、庭院,甚至衙门前的空地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萝卜、白菜等耐寒的蔬菜。

然而,这些措施只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随着时间推移,守城将士们的体力日渐不支。每天的守城任务变得越来越吃力,有些士兵甚至站在城墙上就睡着了。

更糟糕的是,冬季的疫病开始在城中蔓延。由于营养不良,许多士兵抵抗力下降,染上了风寒。城中的大夫们用尽了药材,却依然无法控制疫情的spread。

傅忠信急需援军支援,他多次派出信使,试图联系外面的太平军主力。但这些信使大多音讯全无,少数侥幸返回的人带来的消息也不容乐观——其他地区的太平军同样面临着清军的围剿。

城外的湘军似乎察觉到了城中的困境。他们开始加大攻城的频率,有时一天之内就发动三四次进攻。守城将士们不得不轮流值守,连续作战让他们疲惫不堪。

李雅风和翟明海为了提振士气,多次带兵突围。他们试图打开一条补给通道,却每次都在城外遭遇曾国荃的伏击。这些失败的突围行动,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更让将士们的信心受到了动摇。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城中:石达开率领的大军正在向吉安推进。这个消息让城中军民看到了希望,但谁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更大的变故。

三、出人意料的内讧转折

1858年的一个清晨,吉安城内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锣声。城中百姓纷纷走出房门,只见太平军的士兵们在街上奔走,喊声此起彼伏。原来,先锋将军李雅风率军在昨夜出城与湘军交战,又一次铩羽而归。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出城作战失利了。每一次出击,都让太平军损失惨重。这天上午,在城中太平军的大堂上,副将翟明海当众指责李雅风:"连续三次出城作战,折损了近千名弟兄,这些都是我们的精锐啊!"

李雅风闻言立即反驳:"若不是你负责的西城门防守不力,让湘军抓住了我军后路,也不至于损失如此之重!"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

主将傅忠信试图调解,却遭到了两人的共同反对。李雅风说傅忠信优柔寡断,不敢主动出击;翟明海则抱怨傅忠信分派军粮不公,偏袒李雅风部。一时间,三位主将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第二天。李雅风在巡视城防时,发现翟明海部的士兵擅离职守,还带走了一部分军需物资。他立即召集亲信将领商议对策,却被巡城的翟明海撞见。

两人在城墙上相遇,又因前日的争执而剑拔弩张。翟明海指着李雅风说:"你私下召集将领,莫非是要谋反不成?"这句话彻底触怒了李雅风。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李雅风突然拔出腰间佩刀,朝翟明海劈去。翟明海躲闪不及,当场被斩。这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成为了吉安保卫战的重要转折点。

翟明海部的士兵得知主将被杀的消息后,立即聚集在城西,准备为主将报仇。李雅风的部下也拿起武器,双方在城中展开了混战。街道上刀光剑影,喊杀声不断。

傅忠信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人赶往事发地点。然而为时已晚,整个城中已经乱作一团。太平军内部的这场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翟明海的部下因实力不敌,最终选择了弃城而逃。他们打开了西城门,趁着夜色溜出了城。城中的防御力量顿时减少了三分之一。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守军以为是湘军攻入了城中,也纷纷逃离。等到第二天早晨,原本兵力充足的吉安城,竟然只剩下了傅忠信和李雅风两部人马。

城外的曾国荃很快得知了城中的内讧。他马上派出探子,详细打探城中的虚实。同时,他还秘密派人去接触了一位在城中做生意的商人,这个商人的出现,为吉安保卫战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四、神秘人物的现身

就在城中内讧愈演愈烈之时,一位名叫陈广信的商人频繁出入吉安城。这个商人在城内开了一间布庄,专门经营丝绸布匹生意,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城中百姓都对他十分熟悉。

陈广信的布庄开在城中最热闹的南街上,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往。他为人和气,说话圆滑,既能与太平军将士谈笑风生,又能和城中百姓打成一片。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商人,竟然会在吉安保卫战中扮演着不寻常的角色。

一天清晨,守城的太平军士兵发现一封密信,掉落在西城门附近。这封信上写着:"城中已无半月粮草,再守下去必遭团灭。主将若有意投诚,愿做引荐。"落款是"老友广信"。

这封信很快就传到了傅忠信手中。恰在此时,陈广信又送来一批上好的丝绸,说是给将士们做冬衣。傅忠信注意到,这些丝绸的包装方式,与密信上的字迹颇为相似。

原来,这位看似热心的商人,竟然是曾国荃安插在城内的密探。他不仅打探城中的军情,还在暗中策反一些将领。每次送货,他都会带来一些城外的消息,这些消息往往真假难辨,却总能引起城中将士的议论。

陈广信的布庄里,不仅做着布匹生意,还偷偷囤积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他暗中收购的,为的就是加剧城中的粮食短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布庄地下,还挖有一条秘密地道,直通城外。

随着内讧的加剧,陈广信开始秘密接触一些动摇的将领。他带来了曾国荃的投诚条件:凡是愿意归顺的将领,不仅可以保全性命,还能得到重用。这个消息在军中暗暗流传,让本就不稳的军心更加动摇。

一天夜里,一个神秘的信使来到布庄,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石达开的大军已经抵达吉安城外。这个消息让曾国荃大为震动,他立即修改了进攻计划。

陈广信接到命令,连夜写了几封密信,派人送到城中几个关键将领手中。这些信中暗示:石达开此来并非救援,而是要接管吉安城的防务,所有现任将领都将被撤换。

这个谣言在军中迅速spread开来。一些将领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军心更加浮动。正在这时,城外的湘军突然加大了攻势,而石达开的大军却迟迟不见踪影。

陈广信的布庄里,一封封密信在暗中传递,一个个谣言在悄然散布。这个神秘的商人,正在以他特有的方式,推动着吉安保卫战的最后结局。

五、古城陷落的最后时刻

1858年春天,石达开的大军终于出现在吉安城外。他的先锋部队很快就与曾国荃的湘军展开了交锋。守城的太平军士兵爬上城墙,远远望见援军的旗帜,发出阵阵欢呼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石达开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他的大军在城外驻扎了三天,既不进攻湘军,也不靠近城池。第四天清晨,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石达开率领主力大军撤退了。

原来,石达开此时正处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就在不久前,他在天京亲眼目睹了自己一家三十余口被韦昌辉残杀。这位太平天国的骁将,带着满腔悲愤离开了天京。此时的他,已经无心恋战。

更重要的是,石达开收到了清军散布的谣言。湘军特意在城外张贴告示,声称城中的傅忠信已经暗中投诚。这个消息让石达开产生了疑虑,他担心这是一个陷阱。

石达开突然撤军的消息传到城中,给了守军当头一棒。先期到达的石达开部下也纷纷撤离,跟随主力远去。一些被落在后面的太平军,因为消息不通,仍在负隅顽抗,最终被曾国荃的军队一一歼灭。

城内的局势也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李雅风部的士兵连续作战多日,已经疲惫不堪。傅忠信眼看着城中的守军越来越少,粮草也即将耗尽,不得不考虑突围的计划。

就在这时,曾国荃发动了最后的总攻。湘军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墙,云梯林立,喊杀声震天。城内的太平军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

李雅风亲自率领最后的一批精锐,在南门与湘军展开巷战。然而,他很快就被包围了。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位英勇的先锋将军最终被俘,随后被押送到南昌,在那里结束了他的一生。

傅忠信则在混战中抓住机会,带领一小队亲信,从城北的一个缺口突围而出。他们趁着夜色,避开了湘军的追击,最终成功逃脱。这支残部后来辗转加入了其他太平军部队,继续进行抵抗。

城破之时,曾国荃亲自带兵进入吉安城。他看到的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古城: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太平军的尸体,房屋多处着火,浓烟滚滚。那个暗中策反的布商陈广信,早已不知去向。

吉安的陷落,不仅让太平军失去了江西的重要据点,更预示着太平天国在江西战场的节节败退。这座坚守了两年之久的古城,最终还是倒在了内外交困之下。它的陷落,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后,湘军乘胜追击,开始向安徽、浙江等地进发。而这座古城留给后人的,除了断壁残垣,更多的是对那场内讧悲剧的深深叹息。

2 阅读:593
评论列表
  • 2025-01-30 23:01

    县太爷气急败坏的说道:这个西域胡商胆敢戏弄本县,本县大老爷,这一次要让这个胡商过好日子。

  • 2025-02-01 16:01

    太平军擅长城池防守,湘军则善于长濠围城。当1858年的江西战场上,重镇名城相继沦陷时,惟吉安孤城犹死守。历经两年之久的围固下,守军煮草根充饥,仍坚强抵抗,吉安城陷后,凶残的湘军将太平军将士的尸体开膛剖腹检视,震惊地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剖视其腹,则皆草恨也!”这种食草根树皮的活法与死法,令对手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