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ChatGPT,《自然》年度十大人物还有哪些看点?

镁客网 2023-12-15 11:26:39

“非人类”ChatGPT上榜

《Nature》(下称《自然》)杂志在14日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作为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甚至要比评奖相对滞后的诺贝尔奖更能反应每年的重大科学事件。

今年的十大人物主要围绕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生物化学、物理学展开。

有些特殊的是,今年在十大科学人物之外,还有一位“非人类”上榜——ChatGPT,当然,它并没有占用十人的名额。

人工智能:改变科学的发展进程

关于ChatGPT的入选,Nature特写部主编理Richard Monastersky表示:“ChatGPT占领了今年的各种新闻头条,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切身体会到其影响,虽然这个工具并不算人物,也不完全满足 Nature 十大人物的评选条件,但我们将其破例纳入榜单,以承认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科学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改变。”

从2022年11月正式公开以来,ChatGPT就一跃成为了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此前从未想象过一个智能工具,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人类工作的程度。

(图源:OpenAI)

《自然》肯定了ChatGPT的强大能力,同时也认为“这项技术很危险”,作为一个事实上的“黑盒”,在未知代码和训练素材的结合下,人们无法知道大语言模型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作为创建ChatGPT的核心人物,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也在此次的“十人”榜单当中。

在今年11月发生的OpenAI“宫斗大剧”当中,Ilya作为可能的主导人,解雇了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其主要矛盾点就在于担忧“AI安全性”。

(图源:OpenAI)

在此前的几个月里,Ilya就曾频繁表露过对AI安全的担忧。7月时,OpenAI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超对齐”。Ilya作为该团队的领导,计划未来4年投入OpenAI 20%的算力,用AI监督AI,实现“AI对齐”,就是要求AI系统的目标要和人类的价值观与利益相对齐。

《自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已经开始,而且没有回头路。

“骗局”和“侦探”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今年7月底闹得沸沸扬扬的“室温超导”事件?

当时,韩国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发表了两篇论文,声称他们已经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名为“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

虽然LK-99最后被证实并非超导,但由于室温超导的实现意义实在太大,当时确实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不过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类似的“骗局”总要有一个揭秘者。

詹姆斯·哈姆林(James Hamlin)就是这样一个“侦探”。

(图源:《Nature》)

早在今年3月,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及其团队就宣称,他们在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在镥-氮-氢体系中材料中实现了室温(约21℃)超导,他们将结果论文发在了《自然》期刊上,但在11月就被撤回了。

这是Dias在一年多时间里被第三次撤回论文了,完成最多调查工作的就是Hamlin。

他先是发现Dias团队2020年的论文中有与自己2009年的论文测量结果相似之处;后来又发现,Dias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篇论文重复使用了他的论文数据;而在今年这次事件中,没等Hamlin出手,南京大学的团队就推翻了Dias的研究结果。

“十人”榜单上的另一位物理学家安妮·克里奇(Annie Kritcher)则是核聚变点火相关的。

新型“减肥药”GLP-1上榜

“十人”榜单中,生物化学方向占了四席,除了疟疾斗士、膀胱癌治疗、单性生殖之外,今年很值得关注的,应该是领导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早期研究的生物化学家斯韦特兰娜·莫伊索夫(Svetlana Mojsov)

(图源:《Nature》)

很多读者也许不知道GLP-1是什么,但如果说“一针瘦”“网红减肥针”这样的描述,应该就有不少人听过了。

作为近一年时间里燃起的“新星”,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几乎席卷了全球的社交媒体,就连马斯克等名人也在使用并且成功减重。

司美格鲁肽主要作用于胰岛,原本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药物,但因为能够作用在下丘脑以抑制食欲,因此被研发出减肥相关的应用方向。

虽然科学研究表明其确实能起到减肥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并不适合所有人,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自然》杂志的故事中没有提及这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肯定了Mojsov在发现GLP-1的研究中的突出贡献。现年已经70岁的Mojsov在此前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没有分享到相关研究成果的科学奖项。

写在最后

完整的榜单奉上: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月船 3 号”项目副主管卡尔帕纳・卡拉哈斯蒂(Kalpana・Kalahasti);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首席设计师安妮・克利切(Annie・Kritcher);

日本大阪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

OpenAI 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Sutskever);

巴西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Marina・Silva);

联合国首位全球首席高温官埃莱尼・米尔维利(Eleni・Myrivili);

寄生虫学专家哈利杜・廷托(Halidou・Tinto);

伦敦圣巴多罗买医院癌症研究员托马斯・波尔斯(Thomas・Powles);

生物化学家斯韦特兰娜・莫伊索夫(Svetlana・Mojsov);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家詹姆斯・哈姆林(James・Hamlin)。

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访问《自然》官方网站

本文作者:Visssom,观点仅代表个人,题图源《Nature》

1 阅读:16

镁客网

简介:硬科技第一产业媒体,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