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无声》:母亲用香水涂满女儿的身体,用起酥油润滑私处……

调皮的小文案 2023-05-17 12:26:26

小说《呐喊无声》每一页都让人难以忘怀,直到你无法呼吸,为自己的心灵绑上止血带。这是个残酷且充满力量的故事。

就跟小说封面的推荐语一样,“一个女孩,到底要被伤害多少次,才能呐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作者蒂芙尼·麦克丹尼尔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受到贫困、女性歧视以及原生家庭困扰的家族。

当我阅读到,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兰登·卡彭特,倒在医院的血泊之中时,我早已泪流满面。他是个伟大的父亲,称职的丈夫,但也无法阻止那个时代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以至于家庭的悲剧,一次次在他面前发生。

或许呐喊无声,便是这个家庭最好的写照。

而目睹这一些悲剧的女主人公贝蒂,既在刀锋下长大,被割伤,也在时代的偏见中成长,被压迫。但结局仍然令人感动,她鼓起勇气,张开双臂一跃而起,勇敢地在这个如玻璃般破碎的世界中翱翔。

当我们受到欺辱时,不该沉默

大姐菲雅跟她母亲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母亲阿尔卡的童年,活在被父亲欺辱的阴影下。只不过她遇到了兰登·卡彭特,一个愿意为了她割下她父亲的脸皮,并愿意包容她一切的深情男子,被爱化解了深藏心中的仇怨。

但菲雅只能默默承受来自兄长的蹂躏和欺辱,在最后不堪其辱,想要向父亲告发的时候,被兄长杀害了。

在小说中菲雅的遭遇似乎可以预见。

姐妹三人偷了父亲的私酿酒,然后跑到老鹰巢穴附近祷告,大姐菲雅写了一句话祷文“我想要自由,让我摆脱他,我祈祷”。

因为菲雅喜欢蒲公英,更喜欢把蒲公英液涂到身上,或许是“无拘无束、自信勇敢”的花语让她向往,也仅仅是渴望灵魂的解放。但5岁那场抵抗不了的灾难,让她失去了对美好世界的想象。是的,从5岁开始直至死亡,她从未在恶魔兄长利兰的手中逃离,对自由的向往成了遥不可及的渴望。

“如果说出真相,那么这种伤害就会一直伴随着你,就像白天一样漫长,就像深处暴风雨之中,寒风鞭笞你,大雨重重捶打你。”

在忍受被长期欺辱的过程中,菲雅选择了沉默,不仅如此,女主人公贝蒂在大姐割腕的威胁下,也选择了沉默。

于是恶魔兰利肆无忌惮,甚至得寸进尺,将脏手伸向了十一二岁的贝蒂。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有句台词:“人们根本不爱美丽,美丽是不被原谅的,美丽是用来蹂躏的。”

沉默只会滋生更大的邪恶。

如果菲雅在被第一次侵害的时候,向父亲告发;如果贝蒂第一次撞见兄长在欺辱菲雅时,向父亲告发,或许菲雅的惨剧不会延续,她也不会在最美丽的年纪陨落。

但了解到母亲阿尔卡的童年遭遇,你会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超出你我的想象,令人感到悲哀和同情。

原生家庭的阴影,会伴随一辈子

“有些小女孩在父亲的陪伴下长大,她们的父亲是体面的、善良的,温柔地住在女儿的心里。还有一些小女孩的生命中没有父亲,所以她们对好男人和坏男人一无所知。

而所有之中最不幸的小女孩,她们的父亲知道如何在晴日和蓝天中召唤暴风雨。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小女孩,想要逃离她的童年,但无处可逃。”

这句话,来自贝蒂的原文阐述。

小说中,母亲阿尔卡深受童年阴影的折磨,精神时不时崩溃。有一次,她跟贝蒂讲述了她的童年遭遇,内容极尽不堪和残忍。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忘记了微笑,爸爸让她舔他靴底的泥巴。我现在还能看到她的舌头舔进所有的小凹槽里。”

从一开始,阿尔卡的原生家庭,就是变态的性别歧视。她母亲的逆来顺受,到后面成为让女儿遭受不伦侵害的推手,仿佛是可以预见的。

我尝试还原事件的场景。

母亲用香水涂满女儿的身体,紧接着用起酥油润滑私处,并亲手把她送进那间深渊黑洞中,而那里躺着一个罪犯,名义上是父亲的侩子手。女儿以为即将享受到未曾有过的父爱,再怎样混蛋,她也想不到,父亲在此时兽性大发,不仅泯灭了人伦,还剪断了女儿赖以信任的至亲血缘纽带。

那时,女儿一声声凄厉的“妈妈”,被床的嘎吱声所掩盖,且呼喊声也是徒劳的,因为母亲是邪恶存在的共犯,已不配拥有这样光辉无私的称呼,更不会化身天使来拯救一个正被侵犯的小女孩。事后,父亲把吃了一半的巧克力,放在了她的身上。

“没有闪电,没有天使吹响她们的号角来拯救我。我爸爸在我身上的时候,上帝在哪里?我只是一个小女孩,我只是一个小女孩。”

“贝蒂,你知道世界上最重的东西是什么吗?是一个男人在你不愿意的时候压在你身上。”

这些话,听起来是如此的刺耳。但我知道,这发生在阿尔卡身上的事情,就像她被杀了一样可怕。这也导致她后来看到超市装满巧克力的货架,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将所有巧克力啃了一半。因为只有一半是属于她的。

而兰利之所以残暴,可能跟他是母亲和外公的不伦产物有关。当贝蒂将一些真相公布之时,兰利只有无能狂怒,其变态甚至是疯癫的行为,跟其外公如出一辙。

而菲雅的隐忍,也有可能是随了其母亲阿尔卡。

不是血定义了我们,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灵魂

“为什么流血才能成为女人?当我们老了,不再流血了,会怎样?然后呢?我们不再是女人了?又不是血定义了我们,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灵魂。

灵魂不需要每个月来一次,灵魂只是一直存在。”

在小说中,我其实更欣赏早期的弗洛茜。

她穿着短裙跳舞,调情,亲吻男孩,裸泳,涂着口红上床,露出胸罩肩带。对于他人的评头论足,她丝毫不惧,勇于冲撞传统女生的纯洁形象。

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女孩的一辈子应该遵从女德,逆来顺受,保持文静而妩媚。然而,这些固有的思维,却不能保证一个女孩不被欺负。因为即便勇敢的弗洛茜,也曾被捧着爆米花的男生给哄骗了,给“欺负”了。然后他人罔顾事实,直接称弗洛茜是“荡妇”。

可笑的是,女孩被钉在性别的十字架上,而男生却可以像发情的公猫一样嚎叫,在万花丛中过,而永远不会被人称为荡夫。以前是这样,现在也如此。

我记得菲雅有一句话:“男孩就是这样,总是假装他们在拯救女孩。他们似乎永远都意识不到,我们可以拯救自己。”

权利是靠自己争取的,这也正是前仆后继的觉醒女性们,所追求的“男女平等”。我们可以拯救自己,正如每一个女性都有权利,去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拥有承担后果的勇气。

但这世界依然有很多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或许对于公平和平等,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深思。

写在最后

看完整本小说,我的心情很沉重。

或许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如此的家庭悲剧不会再上演,至少不会“呐喊无声”。但小说里所涉及到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原生家庭等等相关话题,依旧“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那么说明,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或许还在发生着类似的惨剧。

我觉得,这正是这本《呐喊无声》存在的意义,让更多的人透过该书,去正视女性弱势群体,改变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平等对待。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