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被一款名为Manus的“全能打工人”AI产品点燃。它能像人类一样解压文件、分析简历、规划旅行,甚至帮你炒股买房,直接交付完整成果——这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中国团队Monica发布的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体。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开源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性能比肩行业巨头DeepSeek-R1,为AI智能体革命添了一把火。
资本市场瞬间沸腾:AI智能体概念股30cm涨停、邀请码炒至5万天价、服务器被挤爆……这场狂欢背后,是AI从“聊天机器”到“数字员工”的质变,更是中国团队在通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弯道超车。当AI开始自主干活,人类会被取代吗?这场革命将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
“把任务交给Manus,回来就能收作业”——这句产品口号揭开了AI进化的新篇章。传统AI助手还在比拼谁更会聊天时,Manus直接掀了桌子:它能像真人实习生一样操作电脑,解压文件、筛选简历、分析股票一气呵成,甚至在你睡觉时把PPT做好塞进邮箱。
这背后是技术架构的颠覆性突破。Manus采用“手脑并用”的多代理系统(Multiple Agent),三个AI分身各司其职:规划代理拆解任务,执行代理调用浏览器、代码编辑器等工具干活,验证代理最后检查成果。更绝的是,它在云端虚拟机里跑,既能避免“死机传染”,又能调用真实世界API,相当于给AI配了专属办公室。GAIA基准测试显示,Manus在复杂任务处理上吊打OpenAI同类产品,尤其Level3级任务(需任意步骤和工具调用)表现惊艳。
网友戏称这是“赛博周扒皮”,但企业主们已疯狂:有用户让Manus分析15份简历生成Excel排名,结果比HR实习生更靠谱;旅行社用它3分钟生成日本赏樱攻略手册,连地铁换乘图都自动嵌入。这种“交钥匙”服务,让AI从玩具变成了生产力工具。
二、阿里的“神助攻”与智能体军备竞赛当Manus刷屏时,阿里突然甩出“王炸”——开源推理模型QwQ-32B。这款仅320亿参数的模型,竟能与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掰手腕,秘诀在于“强化学习+智能体”组合拳。它不仅能解数学题、写代码,还会自我纠错,堪称Manus的“最强大脑”。
这场组合拳打得资本市场措手不及。3月6日早盘,阿里港股暴涨8%,立方控股、汉得信息等AI智能体概念股30cm涨停。更魔幻的是二手市场:Manus邀请码被炒到5万元,黄牛声称“买到就是赚到,这玩意能替你打工”。
巨头们早已嗅到风向。谷歌Project Astra、微软Copilot Studio、百度“灵境”都在布局智能体,但中国团队这次抢了先手。Manus创始人肖弘,这位90后连续创业者,从大学开发微信插件起步,到如今做出估值百亿的AI产品,背后站着腾讯、真格等顶级资本。他的成功印证了:在AI Agent赛道,小团队也能凭借场景创新弯道超车。
三、工作革命进行时:你的同事可能是AI当Manus展示“房产研究”技能时,房产中介们后背发凉:输入预算和学区要求,它瞬间爬取全网数据,用Python生成30页分析报告,连周边犯罪率都统计好了。这种降维打击正在蔓延:
• 教育领域:中学教师用Manus制作动量定理动画课件,知识点拆解比教研组更细腻
金融战场:Manus分析亚马逊财报电话会,捕捉管理层语气变化预测股价,准确率超分析师
• 制造业:三一重工测试用Manus优化供应链,库存周转率提升17%
中信证券测算,AI智能体将重塑三大底层逻辑:交互方式从点击变为对话,流量入口从APP转向智能体,商业模式从“卖广告”变成“收服务费”。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对着手机说一句“帮我开奶茶店”,AI就会自动选址、办执照、设计菜单,而你只需数钱。
尽管Manus团队强调“人类专注创造性工作”,但焦虑仍在蔓延。一位投行VP试用后感慨:“它写报告的速度是我的10倍,还不用睡觉。”教育博主测试发现,Manus生成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比市面万元咨询服务更精准。
这场革命也伴生挑战:
• 安全隐忧:Manus在独立虚拟机运行,但黑客能否诱骗它转账?
• 责任界定:AI做的财务报告出错,该由用户还是开发商背锅?
• 就业冲击: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岗位将被智能体替代,首当其冲的是文员、客服等重复性工作
不过积极信号已现:杭州某电商公司用Manus后,员工从处理表格转向策划营销活动,人效反升30%。这揭示未来趋势——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升级劳动形态,就像拖拉机取代锄头,创造更高价值的耕作方式。
五、中国力量的“智能体突围”Manus的爆发绝非偶然。中国AI创业者的优势在于:
1. 场景驱动:从微信生态插件起家的肖弘团队,深谙“解决真问题”比技术炫技更重要
2. 工程能力:Manus的异步处理、多工具调用等细节,体现中国开发者特有的“接地气”创新
3. 生态协同:阿里开源模型降低技术门槛,华为与酷特智能合作打造智能体集群,产业链正在成型
当下全球AI竞争进入“应用深水区”,中国团队用Manus证明: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马拉松中,我们不仅能跟上,还能领跑。正如Manus首席科学家Peak所说:“更少的结构,更多的智能——当工程足够扎实,奇迹就会自然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