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跑了王兴兴和梁文锋后,“卷王”深圳急了,连放3个大招抢人才

倪卫涛 2025-03-06 21:45:39

最近深圳在人才争夺这事儿上,可真是下了血本,那阵仗大得很,直接拉开了中国城市人才争夺战超魔幻的一幕。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咱慢慢唠。

深圳南山区某科技园办公室里,政府工作人员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发愁。杭州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在 YouTube 上播放量破千万,DeepSeek 的开源大模型被斯坦福实验室列为年度十大技术突破。可让人郁闷的是,这俩爆款产品的创始人,一个在深圳待了一阵就跑去杭州了,另一个宁愿在成都出租屋吃泡面也不愿来深圳。这对比,可太扎心了,让向来以 “卷王” 著称的深圳坐不住了。

这事儿的导火索,还得从年初那场震动科技圈的 “深圳之问” 说起。杭州媒体在那儿高调宣传 “七小龙” 企业,深圳网友一扒数据,好家伙,宇树科技的核心电机技术是人家创始人在浙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搞出来的,DeepSeek 团队初创成员一半都是从深圳某大厂离职过去的。更让深圳着急的是,2024 年流向杭州的深圳科技人才,同比增长 38%,而且 35 岁以下的青年工程师占了 72%。这 “墙内开花墙外香” 的尴尬局面,把深圳逼得没办法,只能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了。

深圳甩出的第一个大招,那就是 “钞能力” 的极致表现。2 月 23 日深夜发布的 “鲲鹏计划”,对应届生可太友好了,来深圳求职免费住宿从 7 天延长到 15 天,为啥能这么豪横呢?因为深圳今年要新增 18 万套保障房,底气十足。对科技人才更是 “梯度撒钱”:初创团队最高能拿到 100 万无息贷款,AI 工程师入职就送价值 30 万的 GPU 算力卡,半导体工程师年薪保底 25 万还包五险一金。这招可太管用了,政策发布 48 小时内,深圳人社局官网访问量暴增 5 倍,某招聘平台上 AI 岗位投递量环比激增 210%。不过深圳人心里明白,光靠砸钱,可留不住真正的技术大牛。

所以,深圳又放出了第二个大招,玩起了 “养成系” 套路。在坂田街道新启用的 “创业方舟”,把大疆当年起家的城中村模式升级到 2.0 版本。带着代码来的极客,不仅能免费使用实验室,每周三还有 “投资人烧烤夜”。你看,有个 00 后团队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平衡算法,就是在撸串的时候被红杉资本看中了,当场就签了千万级投资协议。这种 “白天敲代码,晚上谈融资” 的生态,让深圳的创业孵化器出租率春节后直接飙到 97%。

要说最绝的,还得是第三个 “政商协同” 大招。别的地方还在搞领导考察、企业接待这些过场的时候,深圳直接玩 “隐形助推”。就拿比亚迪 3 月要发布的智能车载无人机来说,政府提前半年就协调大疆开放了 22 项专利,还特批了低空经济试验区的夜间试飞权限。“企业要什么就给什么”,就因为这作风,深圳 90% 的研发投入都来自企业,连苹果、西门子都把亚太研发中心搬到这儿来了。有个事儿特别能体现这一点,某 AI 芯片初创公司 CEO 凌晨两点在微信群里 @区领导,反映流片厂排期问题,结果第二天上午十点就收到了海关特批的进口设备绿色通道方案。

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是深圳对自己城市基因的深刻反思。当年汪滔在莲花北村组装无人机的时候,深圳给的是 “不打扰” 的包容。现在面对杭州的步步紧逼,深圳学会了既要给年轻人 “送温暖”,更要给硬科技 “开绿灯”。你看,深圳 2025 年要投入 3900 亿搞新基建,超算中心的算力要翻三倍,足够训练 30 个千亿参数大模型。这家底可不是谁都有的,隔壁某新一线城市也想抄作业,结果发现自家全年科技预算还抵不上深圳南山区半年的投入。

不过深圳人也知道,抢人不能光靠砸钱。最近科技圈流传一个段子,某海归博士同时收到杭州和深圳的 offer,最后选了杭州,就因为深圳人才房里的蟑螂比代码里的 bug 还难搞。这事儿就暴露出深圳在软环境上的短板了。所以,在 2025 版人才政策里,出现了 “国际社区配建托育所”“区块链技术防简历造假”“数字分身参加云面试” 这些黑科技。就连落户手续,现在都能在元宇宙政务大厅里,喝着虚拟咖啡就办完了。

在这场城市人才争夺战里,深圳对 “错过” 的事儿,态度还挺坦然。媒体问 “放跑王兴兴们是不是说明深圳吸引力下降了”,市科技创新委负责人笑着说:“当年马化腾差点 50 万就把 QQ 卖了,汪滔的无人机在华强北还被当成玩具。深圳厉害的地方不在于从不犯错,而是总能及时纠正错误。” 这话还真没错,政策发布不到一周,梁文锋就在深圳悄悄注册了深度求索研究院,宇树科技的华南总部也准备落户光明科学城了。深圳这 “打不过就买,买不到就挖,挖不动就合作” 的实用主义,说不定就是它在这场人才争夺战里真正的底牌。咱就等着看,深圳在这场人才大战里,还能给咱们整出啥新花样,又会对中国城市的人才格局产生啥样的影响吧!

0 阅读:67

倪卫涛

简介:作家,主播,“新商业四部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