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天文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大会宣布,将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并重新修正了行星的定义:一是必须能够围绕恒星运动,二是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三是必须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区域的其他天体。
自此冥王星降级变成了一颗矮行星,结束了它长达76年的行星身份。
这是怎么回事?故事还要从1905年说起,天文学家珀西瓦尔·洛厄尔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海王星和天王星的轨道,存在一个奇怪的偏差角度,于是推测海王星轨道之外还有一颗天体。后来一直到1930年,克莱德·汤博根据洛厄尔等天文学家的预测,最终发现了冥王星的存在。
此消息引发全球的关注,并开始公开为其征集名字。英国一11岁的女孩,由于受其祖父的影响,对古代神话颇感兴趣,又觉得冥王星距离太阳遥远,且黑暗寒冷,便提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冥神“Pluto"为其命名,于是它便拥有了”冥王星“这个名字,并被列为九大行星之一。
为什么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随后的76年时间里,关于它第九行星的身份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刚发现时人们以为它和地球差不多大,而且也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基本符合第九行星的定义,但随着天文数据的不断积累,科学家估算出的冥王星质量却一次次下降。
直到197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冥卫一,并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到了准确的测量结果,结果再一次刷新人们的预期下限,冥王星竟然只有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二,体积甚至比月球还要小,直径只有2376千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陆续又发现了许多和它类似,而且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如果类似天体都可以被视为行星,那太阳系内的行星数量将会多很多。
慢慢的人们又发现,冥王星所处的轨道与海王星有交集,且无法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综合考虑之后,最终决定把它踢出九大行星,归为矮行星。
冥王星上的环境究竟有多么可怕呢?冥王星的第一个可怕之处就与它的名字由来有关---其极端寒冷的温度。冥王星位于太阳系边缘,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公里,什么概念呢?与地球相比,约等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9倍以上。
如此遥远的距离,使得太阳辐射到达冥王星时能量大幅度衰减,仅为地球接收到的万分之一左右,其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29℃。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物质都被冻的坚硬无比,甲烷、氮等气体也都凝结成了固态覆盖在冥王星的表面,从而形成了一层”冰壳“。
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冥王星的黑暗。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很远,太阳光需要5.5个小时才能到达,这就导致冥王星能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极其有限。从冥王星上看太阳,其亮度远不及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是存在极夜现象的,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4°的倾斜角度,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南极或北极背向太阳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
而冥王星的自转轴倾斜角度达120°,这就导致在冥王星上会出现大规模的极夜现象,有四分之一的表面会长期见不到阳光。并且其公转周期长达248年,极夜时间可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比如在冥王星的南极,曾有过长达120年的极夜。
冥王星的卫星。虽然冥王星的体积较小,直径约为2376.6千米,比月球还要小。但它已经拥有了5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有一颗叫做”卡戎“,它与冥王星的关系十分独特。
它的直径超过冥王星直径的一半,两者之间形成了”潮汐锁定“,这就意味着冥王星和卡戎永远以同一面面向彼此。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冥王星上,面向卡戎,将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星球悬挂在空中,且一动不动。
虽然冥王星看起来好像很”可怕“,但这也是站在我们人类角度来看的。在整个太阳系中,还有很多更为特殊的星球。
如今,冥王星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令人充满恐惧的天体了,它是我们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个重要窗口,促使我们不断的拓展对宇宙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