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奉系智囊——杨宇霆

凡人看青山 2024-03-27 15:11:25

说起民国时期的奉军,你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东北王张作霖,然后就是骂少帅张学良,第三个应该就是被少帅枪杀奉军智囊杨宇霆。

很多人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来了解杨宇霆,通过影视剧中张学良之口对其人物进行诠释,因此很多人都将杨宇霆看成一个恃才傲物、能力出众但又瞧不起少主的人。

但真实的杨宇霆是这个样子吗?

是也不是。

杨宇霆的智谋和能力,肯定是有的,但你要说杨宇霆想要取代张学良当东北王,这个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就算是当事人张学良也在事后非常后悔,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也称自己当时做错了。而且当时很多的奉系老将也都知道这个事,这也因此导致很多的奉系老人在杨宇霆被杀后都渐渐退出奉系决策核心。

杨宇霆是辽宁省法库人,毕业于人本陆军士官学习第八期,毕业后一直在奉军中任职,后被张作霖慧眼识人,一路提拔,直至担任奉军总参议,对其甚为倚重。

张作霖虽然是个旧式军官,也没什么文化,但他对于杨宇霆这种受过高等教育有真本事的人却异常的信任。根据后来杨宇霆的同期同学戢翼翘(奉军早期将领,东北易帜后任东北长官公署军事总参议官)回忆,张作霖对杨放权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很多事杨都不需要知会张便可做主,张只要知道是杨下的令便不再过问;如果有些事杨未知会张却办砸了,张也会主动背锅:这事是我让他干,错不在他。因此杨宇霆和张作霖名为上下级,实际却是刘备和诸葛亮一般,互相信任。

而杨宇霆也确实无愧奉系智囊的称号,在他当上奉军参谋长后,他大力帮助张作霖扩充军备、招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友加入奉军,极大地扩充了奉军的人才储备,同时采取有效的对日政策,从日本获得更多的支持并限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可以说奉军有日后的规模和地盘,杨宇霆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功劳。

杨宇霆的长处是胆子大、有见识、能力强,但短板也明显长于智谋而短于临阵,能力虽强却不懂人心。

杨宇霆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能力确实极强,但领军作战的能力并不出众,这也是为何后来郭松龄能在奉军中出头的原因。杨宇霆辅佐张作霖确实是兢兢业业,在他的辅佐下,奉军拥有了当时亚洲第一兵工厂——沈阳兵工厂,自己建设了能够对抗满铁线路的东北铁路,奉军拥有了人数庞大且陆海空军种齐备的奉军,让张作霖成为了当时民国实力第一的地方军阀。而且杨宇霆还利用自己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关系,和很多日本人有联系,用金钱拉拢腐蚀很多派驻到东北的日本军官、官员、商人,所以杨对日本的很多动态和政策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并开始有针对性的布置。这也是张作霖时代日本对于东北不敢全面占领的原因之一。

虽然张作霖非常信任杨宇霆,但杨宇霆还是想外放当一地督军,东三省的位置都是张作霖的老弟兄占着,于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获胜后,杨宇霆就向张作霖要了江苏督军的职务,可惜杨宇霆错估了当时的形势,既没带奉军主力南下,又没想到南方反扑势力这么快,结果只能灰溜溜的继续回张作霖身边当智囊。

纵观杨宇霆一生,虽然是军校毕业,但他的长处是内政,领兵作战还真没体现什么价值。如果张作霖没被日本人炸死,他必然还能帮助张作霖守住东北的基业。

可惜的是张作霖被炸死了,新老板张学良年纪轻、有干劲、不听劝,杨宇霆总认为自己是张作霖的心腹,就一样是张学良的心腹,还拿对待张作霖那一套对待张学良,杨宇霆拿文件让张作霖签字,张作霖看都不看就能签字,这是信任;一样的事情到张学良这就不是这个味道了,对于张学良来说,这就是逼宫,这就是倚老卖老。虽然很多人都看出了问题,都劝杨宇霆注意点,得改变一下态度。但杨宇霆自恃是奉军元老,又是得到张作霖信任的老臣子,总以为张学良得依靠他,所以根本不在乎,当然了,这很可能是杨宇霆就想向张学良较劲。

虽然有些人认为杨宇霆在奉军中根深蒂固,这些所作所为是为了逼张学良下台。但实际上当时奉军中最精锐的一三军团都是张学良的下属,所谓的奉军士官派也都是拿张学良的工资,杨宇霆威望虽高,却连基本盘都没有,怎么和张学良抢位子?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杨宇霆被杀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作的,但外部因素也有很大比重,譬如蒋介石和日本人都对于杨宇霆颇为忌惮,在对张学良的各种联系中都透露出杨宇霆的能力远超张学良,这都让张学良进一步加大了对杨的猜忌。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杨宇霆和常荫槐够购买了2万支步枪没和张学良提前打招呼,这事绝对犯了张学良的大忌。话又说回来,这种错误杨宇霆还真不是第一次犯,1917年杨宇霆和徐树铮代表奉、皖联合出兵湖南对付革命党,在信阳一带俩人借机大肆扩张部队(大概四个旅),这事让张作霖知道后把俩人都一撸到底,只是张作霖觉得他人才难得,又将杨宇霆启用。

结果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又整这么一出,张学良自己也说了,一辈子没有真正的上司,何况当时他是东北第一人,念头一起就把杨宇霆、常荫槐就嘎了。

实事求是的说,杨宇霆对老板的态度肯定不够端正,但张学良处理的手段却也太快太猛,明明可以逼着杨出过之类的,偏偏用来最为暴力和狠辣的方法,不得不说还是太年轻。

对于当时的张学良来说,杀杨、常是一时的快意,但后果却导致东北军内部老人离心,新人对日政策处理不好,最终结果就是九一八,然后张学良流亡关内,最后被囚禁了50多年。

杀杨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