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本科扩招300人,对强基计划有影响吗?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3-30 02:01:19

在2025年,清华大学计划增加大约150个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筹备设立一个新的本科通识书院。

专注于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

以契合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这批新增的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进行学习。

北京大学也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

新增的计划将主要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以及新兴前沿领域进行布局,紧密配合学校的发展策略。

培养工作将主要由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承担。

至于清华和北大在2024年的强基招生情况,数据显示其占比均超过了特殊招生计划的50%。

清华大学2024年的强基计划录取了约900名学生,这些学生被分配至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占内地整体招生的25.7%,占特殊招生的53.35%。

北京大学在同一年度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了约900名学生,这占内地总招生的29.98%,占特殊招生的58.48%。

清华和北大的强基培育模式与扩招规划,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出交叉培育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共性特征。

2024年的强基计划迎来了多个新专业的强势加入,其中部分高校在转段时已开放了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今年DeepSeek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领域再次掀起热潮。

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是否将迎来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专业是否有可能成为强基招生的专业之一?

基本可以预见,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AI将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专业!

春节期间DeepSeek的出现更是将AI推向了国家层面的大事,使其成为国之重器。

作为顶尖学府,清华大学适时调整本科生招生计划,开设培养通识AI人才的专业,这无疑是顺应大势的选择。

不得不说,AI与当今时代的特点高度契合。

这是一个浮躁而焦虑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

过去没有AI的时候,人们还需要沉下心来做事情。

而现在有了AI,很多事情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这使得人们越来越不愿意静下心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浮躁情绪。

2024年,北大新设了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学的强基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是北大正积极扩大的学科。

而材料学则相对冷门,直博名额充足。

对于那些对这两个专业感兴趣,即便是通过强基计划转专业的考生来说,选择这两个专业的难度也不大。

工学院的强基计划还包括机器人方向,尽管这是热门领域,但在北大工学院中规模较小。

北大强基计划中的工科专业有数学II(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理III(应用物理学),这两个专业性价比较高,因为它们最终归属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而非数学院或物学院。

还有工学院的力学专业。清华的强基计划工科专业分布在四个理科书院中,致理书院涵盖信息与计算科学,探微书院提供化学生物学与工科双学位(包括给排水和环境工程),行健书院设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及工科双学位(涵盖土水海方向),未央书院则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科双学位(从微软工程到土水海均有涉及)。

两校的强基专业各有千秋,如北大的数学I和物理I对于非竞赛生而言学习压力不小,还有物理II(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IV(天文学)以及生物科学等专业。

清华的未央书院也是如此。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为学子们铺设了通向无限可能的道路。

北大灵活多元,清华则在工科领域享有极高声誉。

实际上,本科专业的选择并非决定一生的关键,大学时期本就是打基础、广泛涉猎的阶段,深入学习留待未来。

北大清华的光环将伴随你一生,成为家族的荣耀和后代的榜样,这是社会现实所无法回避的。

不要错过这两所学校的机会,否则可能会留下遗憾。

在选择本科专业时,不必过于纠结。

你是否会选择向学长询问专业详情,还是更看重学校的整体实力?

又有多少人毕业后从事的是本专业工作呢?

北大和清华,超越了常规认知,确实不应过分拘泥于本科专业的选择。

毕竟,本科阶段的学习并不会过于深入。

清北的扩招,着重强调与强基目标相契合的培养理念。

清华北大2025年的扩招政策极有可能对强基计划的招生产生影响。

甚至可能将扩招名额的一部分分配至强基计划招生中。

这对今年的高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