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姐
编辑|何小姐
当白宫西翼的灯光在深夜里依然明亮时,刚刚重返总统宝座的特朗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困境。这位曾以"美国优先"口号震撼世界的政治强人,在2025年的初春时节,却不得不直面外交战略的连环挫败——与乌克兰的公开对峙仍在国际舆论场发酵,国内深层政府暗流涌动,连昔日盟友马斯克的尖锐批评都让椭圆形办公室的主人心烦意乱。
在这片政治阴云中,特朗普的目光不期然投向了南方。从格陵兰岛的收购试探到巴拿马运河的关税博弈,一场蓄谋已久的"美洲战略"正在悄然成型。而作为这盘大棋的关键落子,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储备在地缘政治版图上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这个南美国家与能源的百年纠葛,堪称一部血泪交织的反殖民史诗。1914年,当第一口油井在马拉开波湖畔喷涌时,谁也不会想到这黑色黄金会成为缠绕百年的诅咒。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今埃克森美孚前身)的钻井架如同钢铁怪兽般吞噬着这片土地,至1958年,美资企业已掌控委内瑞拉90%的石油产能。令人咋舌的是,这个时期美国在委投资回报率高达300%,而当地民众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饥荒与暴动成为时代注脚。
觉醒的种子在1958年民众起义中破土而出。军政府时期推行"利润平分"政策,将外资企业税率推高至纯利润的70%,这场静默的革命在1976年达到高潮——随着21家石油公司被收归国有,委内瑞拉人终于将能源命脉攥在了自己手中。当国际油价在70年代狂飙突进时,这个国家创造了年均7.4%的经济增速奇迹,社会福利体系甚至让欧洲国家侧目。
历史的吊诡在于,80年代石油价格崩盘瞬间击碎了这场美梦。美国借机推出的"布雷迪计划"犹如特洛伊木马,用债务减免的蜜糖包裹着新自由主义的毒药。至90年代末,委内瑞拉赤贫人口暴增至66.5%,加拉加斯的贫民窟与华尔街的摩天楼形成刺眼对照。这种撕裂最终将查韦斯推上政治舞台,这位戴着红色贝雷帽的军官总统,在联合国大会怒斥美国为"战争贩子"的姿态,至今仍在拉美民众的记忆中鲜活如初。
查韦斯时代构建的"反美三角"(委内瑞拉-古巴-伊朗)虽短暂扭转了局势,却未能根治资源依赖症。2013年这位传奇领袖的猝然离世,恰逢美国页岩革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奥巴马政府祭出的经济制裁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2018年82700%的通货膨胀率将这个国家推入深渊。如今马杜罗政府虽在2024年大选中再次获胜,但面对特朗普重启的极限施压,委内瑞拉的能源主权正遭遇空前挑战。
在华盛顿战略家的沙盘推演中,控制委内瑞拉不仅意味着掌握全球18%的石油储备,更是巩固美洲后院的战略支点。特朗普对加拿大铝制品加征关税、威胁退出北美自贸协定等举动,都在暗示着"门罗主义"的强势回归。这种将拉美视为"专属领地"的思维,在2025年与俄罗斯缓和关系后更显露骨——当莫斯科不再是首要威胁时,清理"后院"便成为当务之急。
但历史总是充满意外性。查韦斯时代埋下的抵抗基因仍在发挥作用,马杜罗政府近期在移民问题上的合作姿态,不过是权宜之计下的生存策略。正如加拉加斯大学政治学教授卡洛斯·罗梅罗所言:"我们经历过比现在更黑暗的时刻,但每次都能在悬崖边缘找到生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加勒比海,俄罗斯在军事技术领域的持续支持,委内瑞拉的命运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美委双边博弈。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这场持续百年的能源拉锯战揭示着残酷的地缘政治法则:小国的资源禀赋往往成为诅咒而非祝福。当特朗普政府将能源安全与美洲霸权捆绑销售时,委内瑞拉的困境实际上折射着整个第三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生存焦虑。或许正如马拉开波湖上永不熄灭的天然气火炬,这个国家的抗争之火,终将在历史的狂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燃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