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出租车突然在应急车道停下。三名神色慌张的乘客匆忙下车,迅速消失在夜色中。这个看似普通的停车动作,却因出租车司机的职业警觉,揭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跨国骗局。

2025 年 3 月初,广西防城港楠木山边境检查站的民警接到出租车司机报警,称搭载的三名乘客在临近检查站时突然要求提前下车。这一异常举动立即引起警方重视。经搜查,民警在一处山道附近抓获了周某及其亲属林某锋、林某三人。据周某供述,自 2024 年底起,他们频繁收到 "境外月薪 60 万" 的招聘短信,声称无需工作经验即可从事视频剪辑等高薪工作。在家族成员相互确认都收到类似信息后,三人竟将犯罪分子的谎言视为人生转机。
"蛇头说别人月入五六十万,我们想着搏一搏。" 审讯室里,周某的陈述暴露了骗局的精巧设计 —— 利用 "家族式信任链" 增强可信度,通过 "身边人案例" 消除戒备。犯罪团伙深谙心理学,故意设置 "无需经验"" 包路费 "等诱饵,针对特定群体定制话术。当三人按指示到达广西后,所谓的" 人事主管 " 立即切断正常出境通道,转而教唆其偷渡,这正是犯罪链条的关键转折点。

值得关注的是,出租车司机在此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多年从业经验,他敏锐捕捉到乘客要求中途下车的反常举动:既避开边境检查站,又选择在高速路段冒险下车。这种违背常理的行为模式,恰是偷渡活动的典型特征。警方的快速反应机制在此次事件中同样值得称道,从接警到抓捕仅用数小时,展现出边境防控体系的高效运作。
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吴鑫达指出,此类骗局已形成完整犯罪生态链。受害者一旦出境,将面临证件没收、暴力控制等处境,被迫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受害者在胁迫下会转化为新的 "诱饵",利用亲情、友情关系发展下线,形成恶性循环。
此案给公众敲响了多重警钟。首先,任何要求通过非正规渠道出境的工作邀约都涉嫌违法;其次,面对超出市场行情数倍的高薪承诺,需保持理性判断;再者,公民在发现可疑跨境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警方特别提醒,当前犯罪团伙常伪装成正规劳务公司,求职者务必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对外劳务合作平台核实信息。

周某等人的经历,既是个人轻信付出的代价,更是社会治理的生动教材。当我们在手机屏幕上划过高薪招聘信息时,不妨多问一句:真有 "天上掉馅饼" 的好事,为何偏要选中平凡的自己?守住这份清醒,或许就是抵御骗局最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