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摩崖石刻《封燕然山铭》,为何会刻在遥远的蒙古国杭爱山上?

学书香 2024-11-16 17:34:39

在蒙古国杭爱山的崖壁上,发现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中国汉字,隶书汉字的内容让在场的中国专家热泪盈眶。这些汉字到底记载了中国古代什么事迹?这座蒙古国杭爱山在古代称之为燕然山,它位于外蒙古的中部。说起燕然山,在我们中国史书上常有记载,对于中原王朝这座燕然山,是华夏民族对整个北方认知的极限。再往北边走是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极寒之地。

这座燕然山,曾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前线。那么,这些中国汉字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0年,蒙古国的牧民兄弟在杭爱山放牧时,突然遭遇雷雨天气,他们就躲到了杭爱山的岩石下,恰巧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躲雨。

等到雨过天晴,阳光照进了避雨场所,这对蒙古兄弟突然在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痕迹。但这对兄弟他不知道这些汉字刻的是什么,他俩能断定这是一种神秘的文字。说起这个摩崖石壁上的刻字,就不得不从中国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在崖壁上刻字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之手。窦宪将军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的故事,他是东汉时期非常有名的武将。窦宪远征匈奴,中国历史绝对称得上是史诗级别的英雄。我觉得他比霍去病和卫青那厉害,也就是在窦宪手中结束了汉朝和匈奴上百年的战争。这个燕然山之所以出名,也正是和窦宪有关。

窦宪是汉章帝皇后的哥哥,此人性格刚烈生性狂傲,可以用嚣张跋扈来形容他。在中国历史上,他的名声并不好。原本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官,后来慢慢地就掌握了朝中军政大权。汉章帝去世以后,窦宪的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甚至为了夺权,还杀了亲妹妹窦太后的宠臣都乡侯刘畅,气的窦太后把他关进宫中软禁了起来。

窦宪生怕亲妹妹窦太后会对他严惩,所以就想找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匈奴后来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还好,比较听汉朝的话!而北匈奴却时刻与汉朝为敌。这个时候北匈奴就开始攻打南匈奴,南匈奴立马就向汉朝求救。

作为军人出身的窦宪,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就请求朝廷让他去讨伐北匈奴,窦太后也觉得我的这个哥哥除了脾气刚烈性格孤傲,但对于出兵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所以就同意了窦宪戴罪立功的请求。

在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就率兵出征。他联合了南匈奴,一路上打的北匈奴毫无招架还手之力,灭了北匈奴13000余人。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北匈奴的腹地,将匈奴单于的墓地都给踏平了。从此以后,这个北匈奴就彻底失去了与汉朝抗争的实力,消失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

我觉得窦宪这一仗绝对可以载入中华史册,毕竟是他终结了汉朝与匈奴上百年的战争!使得汉朝真正实现了万里江山皆为汉土。当窦宪班师回朝的时候,他登上燕然山胜利的心情难以言表,窦宪此时是如此的豪迈。当时,史学家班固也跟着窦宪参加了这次匈奴远征,于是班固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封燕然山铭。

把这个窦宪的功绩,还有此次远征的详细内容都记录了下来,毕竟这是一个华夏历史里程碑式的胜利。当1990年在杭爱山无意中发现了石壁上的汉字,蒙古人是看不懂,所以就联系了内蒙古大学的齐木道尔吉教授。外蒙古就把石壁上面的文字拍成照片,寄给了内蒙古教授。齐木道尔吉教授一看,他就断定这是唐代以前的历史遗迹。经过仔细研究惊奇的发现,这些文字就是出自于大名鼎鼎的《封燕然山铭》。为了证实石壁上的文字真实性,于是在2017年的07月,齐木教授和高建国教授前往了蒙古国。等他们到了外蒙古杭爱山,他们发现石壁上的文字已经变得十分模糊,几乎已经无法辨认。

但是,非常巧合突然天降暴雨,于是他俩就地避雨。经过大雨的冲刷,等太阳出来以后,石壁上面的字迹被照的清清楚楚。于是他俩就搬来脚手架,对照着《封燕然山铭》结果让人振奋人心,把现场的中方人员激动的热泪盈眶。

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汉代文学家班固的《封燕然山铭》的崖壁石刻真迹,同时也更加确定了那一段大汉远征匈奴历史的真实性。

封燕然山铭原文翻译注释

[ 汉朝 ] 班固

封燕然山铭原文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封燕然山铭译文

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谓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封燕然山铭创作背景

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0 阅读:0

学书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