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1000多天,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也让全球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中国在冲突初期的立场和选择或许是最为理性和长远的。
从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来看,欧洲整个乱套,风景唯东方独好。
1.美欧俄瓜分乌克兰 英国充当搅屎棍
美俄欧瓜分乌克兰的行动已进入实质阶段。
虽然泽连斯基在白宫掀了川普的桌子,但收获了欧洲的支持。
正所谓:跟着大哥混,三天饿九顿。跟着英国走,继续不如狗。
泽连斯基离美赴英后,英国首相斯塔默第一时间给乌克兰搞了22.6亿欧元贷款,名义上是对支持乌克兰在国防上面的援助。
其实英国和乌克兰谁也没出这笔钱,22亿全部来自俄罗斯被冻结资产。
要不说欧洲为了想上桌,脸彻底不要了,普京看了都想报警。
难道英国是真心为了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那说明你太不了解这个百年搅屎棍了,因为在搞乱欧洲这一点上英美步伐一致。
简单翻翻黑历史:1999年欧元区成立,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贬值,资金外逃。
2020年英国退出欧盟,两年之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资本再次外逃。
2022年3月,俄乌在伊斯坦布尔基本同意了停火协议草案,只要签完字仗就不打了。
结果英国千方百计阻挠泽连斯基签约,当时的英国首相就是人称小金毛的约翰逊。
2023年,就在拜登犹豫是否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打击俄本土时,英国率先向乌克兰提供了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因为在英国看来,只要欧洲不够乱,战争就不能停,反正背后有美国撑腰,先搅合一下再说。
现在特朗普要抛开欧洲单方面与俄罗斯媾和,自己这个美国没下走狗搅动局势也没毛病。
所以从瓜分乌克兰的利益诉求看,美国是美国,英国是英国,欧洲是欧洲,美英可以联合起来搞欧洲,但英国不会联合德法搞美国。
下一步,英国将继续忽悠泽连斯基还是要修复跟特朗普之间的关系,先把丧权辱国条约签了,其他日后再说。
2.美国暂停军事援助,欧洲兵工厂严重退化
3月5日,特朗普签署总统令,下令停止一切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包括拜登政府早已同意的最后一批军事物资,现在既不发货,也不包邮了。
可以说,这个时机选的恰到好处。
毕竟在库尔斯克那边,乌克兰好几个旅正在玩了命的往俄军扎下的口袋里钻,停了武器弹药,就只有洗净脖子等着被俄军包饺子的份了。
而在乌克兰国内战场,俄军已经呈多路对红军村完成了合围。
到处都需要弹药,美国此时停止军援,无疑是在ICU给乌克兰现场表演拔管。
虽然欧洲各国把援助喊的响当当,可是一翻兜,一个比一个干净。
以英国举例,据2023年官方数据,英国现役装甲车最多的斗牛犬装甲运兵车只有746辆。
引以为傲的挑战者二主战,坦克也只有213辆。
由于挑战者二坦克维护困难,目前勉强能投入战场的也只有20~35辆,凑不出一个重装机械旅。
就这作战能力,窦娥看了都喊冤,希特勒看了都得掉眼泪。
而其他欧洲各国的军事产能和弹药储存更是惨不忍睹,也就法国好歹从仓库里拉出几架幻影战斗机,还得加价含泪卖给乌克兰。
可以说在美国保护下,欧洲军工产能已经严重退化。
德国方面表示,欧盟,欧盟计划设立7,0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增强欧的军工实力,其中约1,100亿用于支持乌克兰。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数字游戏而已,看着不少,实际上一毛没有,只能眼见着乌克兰前线弹药消耗到空。
3.俄军大举进攻,乌军咬牙反攻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乌克兰深知要是此时泄气,整个战线就有一溃千里的危险。
为了能争取更多时间,乌军最近在红军村地区继续投入兵力,想用猛冲猛打的策略继续试图冲破俄罗斯军队的包围圈。
毕竟红军村身后不是二道岭,而是离基辅不远了。
乌军投入此次反攻的兵力有8个作战旅, 其中包括3个炮兵旅,2个突击旅,2个机械化旅以及数量不详的无人机部队正在向该地区集结。
俄罗斯方面猜测此轮反攻乌军出动的步兵人数大约在1万人左右,主要进攻方向在红军村附近,乌达奇涅和乌斯佩诺夫卡一线。
俄突击部队已拿下了乌达奇涅和乌斯佩诺夫卡一半领土,这对乌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加大投入,一来可以减缓俄军的推进,二来还可以牵制俄军从西部包围红军村的侧翼。
但根据目前乌军的部署看,他们最关键的是兵力不够。
若乌军只希望利用兵力优势在这个方向上寻求突破,说实话看起来也不会顺利。
想要对包围圈各个击破,说白了突破拼的就是硬实力。
这就要求乌军必须在突破正面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武器,形成绝对优势,发挥出最大的突击能力,而且在突破后还要将突破口扩大到足以使突击部队展开战斗队形。
但是现在乌克兰最缺什么呢?正是武器。
没有武器,只有靠人硬扛。
乌军在连续5天反攻后已成功夺回了部分领土,首先靠的是大批预备队的加入,继而得益于投入了大量无人机参与战斗。
不断的无人机骚扰使俄军很难在城市周边建立起连贯防线。
但也仅限于此了,下一步战事如何,谁也不好说。
4.中国的立场:理性与长远的战略选择
已经1000多天了,仗打到这个份上,欧洲开始想起来看看咱们的态度了。
俄乌冲突爆发伊始,中国的立场便备受瞩目。
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并未选择站队,而是倡导各方保持克制,借助对话与谈判化解争端。
首先,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其次,中国在冲突中扮演了调解者的角色。
2023年,中国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呼吁停火止战、启动和谈。
这一倡议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同时为解决冲突开辟了新思路。
西方当时反应之所以冷淡,是觉得乌克兰打的还不错,拜登政府还一个劲的掏钱,先看看热闹再说。
结果没想到这大瓜吃着吃着就到自己头上了,现在想想当时中国提出的建议,大腿都拍紫了。
实际上,不难剖析,中国的立场彰显出其对全球战略平衡的深邃理解。
在我国看来,俄乌冲突不仅是地区性问题,更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保持中立,既维护了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也避免了与西方国家的直接对抗。
这种平衡的外交策略为中国的长远发展赢得了更多空间。
说不定哪一天,俄罗斯与乌克兰便会在北京签署停战协议,这种情况并非毫无可能。
参考资料:
1.国际关系研究:《俄乌冲突与全球地缘政治变革》。
2.外交评论:《中国的外交政策:从俄乌冲突看中国的战略选择》。
3.世界经济与政治:《全球视角下的俄乌冲突:各国的反应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