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成为工厂新宠!失业人员该咋办?造出来的产品又由谁来买?

谈谈武器 2025-03-29 15:16:15

近年来,工业生产使用的机器人数量,一直都在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很多流水线,已经能够用高效率的机器人,代替人工,毕竟机器人,只要有电就能满负荷工作,只要没有故障,就能始终保持高效率作业,不需要像人工一样还要培训,还要轮值休息,加班还要各付加班费,节假日机器人也能24小时在流水线工作,不会有任何人有异议。

可是当工厂大批量使用机器人,也降低了招工困难,以及薪酬开支压力大的风险,那么多原本可以在流水线做工的失业人员,要怎么办?毕竟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招工的数量,只需要少量的人工,配合机器人就能实现原本密集劳动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现在机器人能够不知疲倦地进行连轴转,加班加点生产出订单产品,那么这些产品真的有人买吗?

随着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提升,中国应用在生产线的机器人,已经覆盖多个领域,在自动化需求逐渐增加的产业园区,原本要为招工困难,流失成熟技术工人而头痛的厂子,现在有了机器人的助力,根本一扫此前的焦虑,智能化程度高的机器人,按照规范操控,能够顶好几个人工的效率,而且始终能在工作时间,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这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毕竟使用电能数控的机器人,和血肉之躯相比,当然是机械设备能够不知疲倦地加班加点,除了用电能之外,也不需要吃饭休息,更不需要法定节假日。

同时供应链使用机器人,能够提升订单增量时的工作量剧增的情况,还有对于夜班加工生产,也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可以使用阶梯时段的电源支持,节约部分生产成本。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能节约一部分产业密集型,低基数含量岗位,劳动重复性高的岗位的用工人员。再有一些具有污染和有害气体等岗位,也能通过机器人的替代,减少对人工的伤害。总之,科技进步为工业生产带来新的变化,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

对比国外的特斯拉,中国台湾的富士康等大型生产企业,机器人的辅助作用也很明显。

目前我国的AI智能产业,以及5G技术融合机器人操控等,都有着更多的进展,一些精细化操控的岗位,也有机器人的出现。

2024年我国的多个产业应用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了470万台,远超过德国和日本的机器人总数,跃居为世界第三位的名次,在食品加工,钢铁制造,科技行业,都有着各种专门设计的机器人。

那么大批量的机器人不断涌入市场,说明对应数量的工作岗位,也在产生可观的失业人员,这些人一旦没有了流水线岗位,都到哪里去了?

国家相关机构统计显示,工厂每一台机器人的引进,对应的就能替代掉2~3个低技能岗位,意味着一个机器人工作的效率,至少能抵上2到3个普通劳力,这样的效率,是企业和厂家需要的,也是节约生产成本,保持产能稳定的一个新方式。

但是这些被替代之后的工人,到哪里去了?我国其实近些年来一直都在进行廉价工人的产业调整,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简单重复性劳动岗位,是根据市场发展,被机器替代的必然现象。

这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低,一般都是在工厂做流水线,俗称打螺丝,而随着岗位需求的压缩,这部分人开始在求职市场转型,要么转为培训提升技能,或者转岗到新型的产业,再有一些人进行职业培训,重新竞争新的工作岗位。也有一部分人不适应这样的优胜劣汰,选择重新回到老家或回到农村,在家附近寻找新的工作,虽然收入有所降低,但是能够保证有活儿干。

广东深圳和广州等很多产业园区,如今很多机器人在车间工作 ,也已经在疫情之后成为常态,很多人工岗位在逐渐科学精简压缩,甚至只负责调试和检修维护机器人。

一台机器人平均每天创造的产值能够过万,这样的制造能力,甚至可以全年保持高效率运转,因此人类和机器人竞争密度大的岗位,真的竞争不过了。

很多人意识到人和机器的差距之后,开始有针对地去学习机器不能胜任得更为复杂精细操控的岗位,因此一部分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重新做出选择。

目前机器人生产的产品,都是根据订单量而开启生产线,同时也能在需要赶工时,发挥机器人的超强生产能力,未来中国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发展,将会因为机器人而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0 阅读:5

谈谈武器

简介:告诉你国内外武器设备发展的第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