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大省,吹响冲锋号角。
1
“新春第一会”
东风浩荡催奋进,万里征程再出发。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如期而至。
笔者注意到,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通过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号角。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动作够快,正所谓蛇行千里、一步争先、步步领先!
本次高质量发展大会,展现了广东2024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有效成果,展望2025年怎么“拼”;21个地市现场交出发展成绩单,并继续丰富高质量发展实景图;主论坛之外,本次高质量发展大会还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以“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与现代服务业”“五外联动”为主题同步开展5个平行论坛,并举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形式多样。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的讲话,透露出诸多信号。
他给大家鼓劲:
我们加满油、充足电,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他对广东的未来充满信心: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他对新技术趋势非常敏锐:
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
他对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
要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
笔者仔细研读了讲话全文,确实高屋建瓴,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2
高质量答卷
连续三年聚焦“高质量发展”,广东深刻明白,这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回看过往,广东给出了自己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这个体量什么概念?放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可排进前十,超过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时至今日,广东GDP已全面赶超“亚洲四小龙”。
从2019年开始,广东GDP接连突破10万亿元、11万亿元、12万亿元、13万亿元、14万亿元五道大关,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可谓迅猛。尤其这两年,内外局势深度调整,广东这个“老大哥”能保持增长尤为不易。
高质量增长需要“披荆斩棘”。过去的一年,广东的多项数据颇具“含金量”。
例如,广东工业总产值突破20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制造业当家更加“有底气”。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4万家,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利润超1万亿元,均约占全国1/7、稳居全国首位。
再如,2024年,广东新增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
还有汽车产量再创新高,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全省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全国第一……
笔者还留意到,2024年广东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这一个个“全国第一”背后,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3
产业突围
立于潮流之巅,广东何以继续乘风破浪?
答案依旧是那五个字:高质量发展。
细数一下,大会现场,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讲话中79次提到同一个词——产业。
这正是广东持续突围的动力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有三张“王牌”。
第一,体系足够全。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目前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4,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去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
第二,配套足够强。广深佛莞等重点城市各具优势又相互协同,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上下游链条、产供销环节高度耦合。此外,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既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也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资源。
第三,空间足够大。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40%,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约占全国30%,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在惠州,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的涌现,带动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锂电池产业集群;在佛山,一个北滘镇就形成了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镇域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此外,广东还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基础稳、结构优、活力足、潜力大,可以想象,广东还将冲向更高的山峰。
4
尾声
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坚实的科创基础。
去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3.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广东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4万人、690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
在这个基础上,广东深度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技术迭代升级、产业发展壮大,让广东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过去数年,这句话流传甚广,背后是全国人民对这片经济热土的认可与向往。
未来,这句话的内涵还将继续延伸。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机遇在广东、活力看广东……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就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