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正月十五是晴天”,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啥怕晴天?农谚咋说

小谈食刻 2025-02-11 18:37:52

“月圆人圆元宵夜,华灯照亮锦绣天。”在提到元宵节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天如果是晴天的话那就好了,明月当空照,家人共团圆,这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不过在古代,尤其是一些农谚,它却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下雨天远比晴天要好的多。

古代科技水平有限,尤其是对于天气的一个观测,只能是借助天象,还有以往的经验来,并有没有我们现在的卫星之类的,可以及时的知道,天气的一个变化。而天气又和农业是息息相关的,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风不调雨不顺,那么年景就会比较的差。

那么这个时候一些关键的节点,就会被人特别的关注,后来经过不断地总结,发现,气候变化,它是存在一个周期性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俗语谚语,人们根据这些,来指导农事,春播秋收。正月十五,这个时候正值春耕前夕,此时的天气对后续的播种极其的重要。

老话就有“最怕正月十五是晴天”,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啥怕晴天?农谚咋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农谚一:上灯圆子落灯面,上元无雨多春旱

这句农谚的意思,就是元宵节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十五这天,要吃汤圆,落灯的这天,则是要吃面,而这里的上元,说的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如果这天没有雨,那么春季就容易出现春旱。

春天正好是作物生长的时候,比如说油菜还有小麦这些,另外一些春季要播种的作物,这个时候也急需要雨水的补给,没有雨水,反而会造成作物生长受限,从而影响到丰收。

农谚二: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

与之类似的还有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这和上面其实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时间,如果没有雨的话,后续的雨水就会比较少,那么对于作物的影响就会非常大,一直都在说春雨贵如油,没有雨水,作物就不能好好生长。

农谚三:雨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

这里说正月节,其实指的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天如果是出现了下雨的一个情况,那么二月雨水就会比较的充沛,而这个正好也是人们需要的,因为二月正好就是春耕的时候。

春耕的时候,天气温暖,而且还有雨水,那么作物生长的就会比较的快,后续就更容易出现丰收。

农谚四:上元日晴,主一春少水。

在一些农书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说上元日,如果是遇到晴天的话,那么后续出现晴天的概率就会非常的大,也就是整个的春季,都容易缺少雨水,春季雨水少,夏天的时候可以就容易出现涝灾。

农谚五:正月十五水满缸,八月十五谷满仓。

另外还有一个谚语,正月十五水满缸,说的也是雨水比较多,雨下的比较大,那么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就是收获的时候,粮食就会迎来丰收,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雨水的多少,直接关乎着庄稼的一个收成。

因此,人们为啥害怕出现晴天的一个情况,就是害怕后续都是晴天,从而导致春旱的出现,而这个时候,正好又是春耕的前夕,所以更多的是担忧粮食的收成情况。

1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