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靖远 秦腔大师签名墙与福善班的几个历史之最
——《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25)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武 永 宝
靖远钟鼓楼,凝聚了靖远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地标性建筑。已有580多年的历史。(图片来自网络)
谈甘肃靖远的秦腔史,福善班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它在历史上有独特贡献。并且创造了无数个历史之最。靖远城隍庙的秦腔大师签名墙,是其一也。
一、秦腔大师签名墙 独一无二的存在
1.星汉灿烂的秦腔大师签名墙。靖远的秦腔福善班时代,造就的历史之最颇多。靖远城隍庙戏台的背景墙,当年,曾留下众多近代西北秦腔大师的签名……号称:靖远秦腔艺术明星签名墙。这个历史之最,是最突出、最耀眼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秦腔研究专家陈岚,数年前采访郗派三代传人、著名秦腔艺人展学昌先生,记录了这一幕。陈岚文章说:
这面签名墙上世纪五十年代展老在靖远县秦剧团工作的时候亲眼所见,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有:著名旦角梓娃(朱怡堂)、关娃(关雪亭)、须生牛百顺、郗德育、毛金荣、花脸田德年、耿忠义、丑角苏牖民等等;他们用颜色各异的油彩,风格不同的字体,不加设计,签出了明星的帅气可爱,意趣风生,显得异常拙朴。遗憾的是,此戏楼文革中拆除。
城隍庙对面的戏楼上,每当各地的名角演完后,定会在戏楼的墙上大笔挥写上自己的名字,‘xxx在此一演’,一来表示来过盛地,二来表示表演被观众认可;渐渐地名字越来越多,有的艺人初来乍到,看到墙上的“角儿”,心生胆怯不敢演。观众的欣赏水平很高,被轰下台的演员不乏其数,所以靖远的戏很难演。
这里有个基本常识,即,清嘉庆时代,靖远秦腔剧目钟出现之时,靖远秦腔演艺的中心阵地在城外西关的老君庙舞台。同治之乱后,清光绪年间福善班的兴起,一直到解放后,靖远秦腔演艺的中心阵地转移至城内的城隍庙舞台。1955年,靖丰剧团成立,直至今天,靖远秦腔演艺的中心阵地则分别在鼓楼西侧的老电影院位置的戏园子、箭道舞台(鹿鸣苑)、影剧院舞台(今靖远县秦剧团位置)……故,福善班时代造就的秦腔大师签名墙,就在靖远的城隍庙舞台。
这个签名墙上留名的秦腔艺人,今天看来,绝非等闲之辈,个个都是顶尖级的大师级人物。由于历史的演进,这些艺人早定格成为一代代的艺术巨匠了。因为他们均已故去,成为历史人物。现实中,再也找不到他们了。只能到文献资料中去寻找了……故,今天已不能称其为秦腔艺术明星签名墙。而应称其为:近代秦腔大师签名墙。
2022年春夏,笔者曾数次电话里采访过展学昌先生,他提供的有关西北、甘肃,乃至靖远秦腔史的资料颇多。他是近现代甘肃秦腔史的活字典。问啥,就知道啥。令笔者啧啧称奇。其中,就涉及到这个秦腔大师的签名墙。其所述内容,与陈岚文章差不多。不过,又有所补充。这个签名墙,他是亲睹、亲历。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远比上文所述要多很多。笔者大致梳理了一下,大概有如下这些人:
福善班前期(1890~1912):李招财、高天喜、杨争儿、田犏牛、白云贵等。
福善班后期(1912~1936):麻子红郗德育、梓娃(朱怡堂)、关娃(关雪亭)、天启娃(牟云青)、王文鹏、牛百顺、耿忠义、李海亭、张雨亭、刘毓中等,以及李正文、苏牖民、吴德育、崔晓钟、刘金禄、孙光前(葫芦)、高俊、田德年等。这个时候,靖远广种大烟,这些明星大腕儿纷纷前来靖远“赶烟场子”捞金……随之,他们的大名签字,竟也留存于此。这是靖远秦腔史值得大书一笔的一幕。
后福善班时期(1936~1949):袁天霖、王正端、萧正惠、牛利民、丁振华、黄致中、李发民等。
上述名单,基本将近代西北超级巨匠的秦腔艺人“一网打尽”。
郗派三代传人展学昌先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2.秦腔大师签名墙必载入史册。这面墙,笔者研究、审视整个大西北秦腔史,其它各地,均不曾有过。唯独靖远独有。可谓独一无二。细思起来,这应该是个有趣的事儿吧。当然,上述秦腔大师,当年流动演出,曾将足迹撒遍大西北各县区的村村寨寨,同时将秦腔艺术也传播到了这些地方……这,本不足为奇。可是,他们到了靖远城隍庙舞台演出,自清季福善班兴起,就有了大家在舞台后背墙上题款、留名的习惯和遗风,遂入乡随俗,把自己的大名循例题写在此……这不过是个平常事罢。
所以,对此过度解读,似无必要。就如,世界巨星迈克尔一场演出,观众万万千,大家都欣赏过、陶醉于其演出,然,唯独极少数人手里,幸运地拥有了一张其亲笔签名而已。靖远秦腔大师签名墙的存在,应该就是这么个理儿。当然,这样的签名,有与无,可就真不一样了。此墙,这么不经意间一朝诞生,就有了非凡意义。今日反观之,其必然在秦腔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载入史册中去。可惜的是,此墙,实物竟毁于文革。不然,必将保护起来,成为重要的文物。它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再次见证了靖远秦腔史曾经的辉煌。
3.靖远秦腔史奇崛故事忒多。说起靖远秦腔史,确实有许多独到,绚烂惹眼的故事。犹如彩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耀眼的一瞬……如:
李招财由冷棒变红人的故事;田犏牛与情人再演梁祝绝世爱情的故事;怪才白云贵演大花脸和尚轰动兰州城的故事;唐大净挣死于金家庙的故事;张相臣率领靖远地乐班唱红兰州五泉山的故事;超级戏迷陈鸿琪学戏误毁烟苗庄稼的故事;大净田疙瘩被人下毒害死的故事;梓娃朱怡堂在靖远第一次唱卖戏的故事;
关娃(关云亭)率王文鹏在靖远唱红的故事;麻子红拜师靖远田犏牛等故事;文汉臣由陕西逃难靖远平堡当班主的故事;刘毓中率新声社先来靖远献艺的故事;耿忠义在靖远唱戏败走麦城的故事;袁天霖在靖远唱戏审阴间冤案的传说故事;丁振华学戏挣死一头驴的故事;
黄致中平反兴奋过度死于靖远劳改农场的故事;杨金凤逃难靖远加入丁家班学戏的故事;新三师海啸剧团兼演现代话剧轰动靖远城的故事;苏万祥拿道具假刀枪捉拿真叛乱分子的故事;王华民一代戏霸的故事;米缸里没有马元才的故事;关振中在靖丰剧团唱丑角一炮走红的故事;展学昌郗派三代传人的故事;谭建勋由靖远培养成为梅花奖得主的故事;靖远籍雷通霞走红戏苑获梅花奖的故事;秦小凤主演秦腔现代剧《靖远起义》获敦煌文艺奖的故事……
此外,还有,大文人范振绪、张慎微、张尚瀛等撰写秦腔史话和秦腔剧本的故事;诞生于靖远的众多秦腔谚语故事,等等。
上述故事,那一幕都是极度出彩的,其经典、传奇性,无与伦比。读来撼人心魄。这在大西北秦腔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罕见的。足以折服人。
二、福善班 近代甘肃最著名的秦腔班社之一
这又是靖远秦腔福善班的一个历史之最。
近代甘肃,主要指清同治之乱后,于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具有现代意义的秦腔正规班社纷纷崛起。这些班社,成为后来甘肃各地现代秦剧团的鼻祖和雏形。这一时期,甘肃各地叫响大西北的秦腔班社有:
兰州:1.福庆班。成立于光绪元年(1875)。代表人物:张福庆(福庆子)。2.东盛班。稍晚,几乎同时。代表人物:陈东盛(十娃子)。后继者,民国初年有:3.万顺班。代表人物:史月卿(八八子。或八娃子)。4.得胜班。代表人物:李夺山(岳麻子女婿。麻子红郗德育的师傅)
靖远:福善班。成立于光绪16年(1890)。代表人物:李招财(招财子)、高天禧(天禧子)、杨争儿、田犏牛、白云贵等。
天水:鸿盛社。也叫鸿盛班。成立于光绪24年(1898)。代表人物:李炳南、罗树德、谢玉堂、赵毓华等。
通渭:万全班。成立于光绪25年(1899)。代表人物:张天保、陈明德、桑大嘴等。
临洮;福盛社。成立于光绪29年(1904)。代表人物:肖应元、大木头、二木头、把子椽等。
武威:永和社。成立于宣统2年(1910)。代表人物:李富贵、灵官宝、喜娃子、银娃子、金贵子、郭扁嘴、南大汉等。
上述近代甘肃秦腔班社,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这些班社,当然,还是省城兰州的几大班社为龙头老大。其次,从成立时间,以及影响力排名,靖远的秦腔福善班,均处于靠前位置。仅次于兰州的班社。
靖远城隍庙正月十五元宵夜人山人海。(图片来自网络)
三、靖远秦腔史第二个高峰期的标志
笔者曾将靖远秦腔500年发展史,划分为9大历史阶段,4个艺术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的时间和标志:1807年(清嘉庆12年),靖远老君庙秦腔剧目钟的出现。
第二个高峰期的时间和标志: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即,福善班的后期阶段。
第三个高峰期的时间和标志:1955年,靖远靖丰剧团的成立。
第四个高峰期的时间和标志:1978年,靖远县秦剧团恢复成立。
靖远秦腔福善班有前期、后期之分。可见,后期的靖远秦腔福善班,乃是靖远秦腔史的第二个高峰期的标志。其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仅次于第三个高峰期,而高于其它两个时期……故,靖远秦腔福善班也是靖远秦腔史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
四、甘肃秦腔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班社之一
这又是靖远福善班的一个历史之最。
1.甘肃秦腔各班社存在时间表。近代甘肃各地秦腔班社存在的历史各异。下面。笔者统计了它们存在的时间,列表如下。
兰州:福庆班、东盛班。二者同期成立,同期解散。即,1875~1908。前后存在33年。1908年,慈禧太后、光绪帝驾崩。遭遇“国丧”,全国禁止一切文化娱乐活动。遂解散之。后来,再未恢复。万顺班、得胜班都是民国初年另起炉灶,新成立的班社。存在时间,都不长。
靖远:福善班(1890~1936)。根据张慎微《甘肃秦腔随笔》所述,靖远福善班最后一次见诸文字记载是1936年。据此,前后共存在46年。
天水:鸿盛社(1898~1954)。1949年,旧时代鸿盛社更名红胜社。1954年,正式解散。前后存在56年。
通渭:万全班(1899~1909)。宣统元年(1909)解散。前后存在10年。
临洮;福盛社(1904~1949)。刚解放,改组成“文艺剧社”。旧福盛社,解散。前后存在45年。
武威:永和社(1910~1949)。解放后,与新伶社合并成共和社。使命完成。1956年,再更名:武威县前进秦剧团。前后存在39年。
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靖远秦腔福善班,乃是甘肃秦腔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班社之一。张慎微《甘肃秦腔随笔》还记述,早在同治之乱前的道光、咸丰年间,靖远的秦腔福善班就存在着。以清嘉庆、道光、咸丰三朝靖远物产与商贸之空前繁荣,及人口众多(26万人)的状况,秦腔福善班,或类似秦腔班社的存在,那是必然的。因历朝官府歧视、压制优伶,官方文字很少记载而已。不过,关于同治之乱时期靖远秦腔演艺业情况,民国8年(1919)重修原道光版《靖远县志》之《忠义传》一节,留下了这样一段极稀罕的记载:
优人张某,工歌舞,善诙谐。同治五年(1966),城陷被执。贼素闻其声,使演剧,许以不杀。拒之,且引往事大骂逆贼。贼怒杀之……
显然,《忠义传》记录同治之乱优人张某类文字,乃是重修者补充加进去的。原版道光志无此。上述记述表明,优人张某,就是一著名秦腔丑角。乱兵让其为之演戏取乐。可是,张某亲睹乱兵残暴罪行,自己的家人及合城同胞皆被屠杀殆尽,哪有心思为之演戏?遂严词拒绝,且指斥其暴行,大骂之。乱兵于此大怒,遂将优人张某杀毙……这个故事,透漏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咸丰、同治时期,靖远的秦腔演艺业就很发达,人才辈出。这位优人张某,就是秦腔丑角之大明星,乱兵仰慕其名,竟不杀……二是,这位秦腔优人气节可嘉,横目怒骂敌人,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令人敬仰不已……
由此可知,1890年,靖远秦腔福善班的出现,完全可以看做是同治之乱前福善班之类的秦腔班社的再度恢复,或延续吧。依此算来,靖远秦腔福善班存在的时间接近百年……1936年后,至1949年前后,靖远秦腔史上前后出现了:抗战剧社;驻军新三师的海啸剧团;白干板(白云亭)为首的,建国前后的新、老戏班子……直至1955年成立靖丰剧团……1978年靖远县秦剧团恢复成立……可谓一脉相承。福善班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总之,靖远福善班是甘肃近代史上存在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大的秦腔班社之一。这一点,无可争议。
2.福善班前后两个时期。笔者将靖远秦腔福善班的历史细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1890年~1912年,这22年,为福善班的前期阶段。由于经历了震惊中外的同治之乱大浩劫,此间,虽然福善班出现了,但是,靖远秦腔事业在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大萧条的状态。也可视为,大战乱后,秦腔进入恢复、发展期。
后期。1912年~1936年,这期间,为福善班的后期阶段,历时24年。此间,靖远本土秦腔人才辈出(另文详述)……外来的,红遍大西北的超一流大腕儿、明星,如,麻子红郗德育等,纷纷前来靖远“赶烟场子”捞金……客观上促使了靖远秦腔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此际,靖远本土的秦腔福善班成员,往往与之同台献艺……极大地带动、提高了本土秦腔艺人的演艺水准。这一切,对于造就靖远秦腔史第二个高峰期,更是锦上添花,功不可没。
总之,靖远秦腔福善班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对于靖远,乃至甘肃秦腔史都有着独特、重要的贡献。这一切,值得我们后来者为之追忆、缅怀。
2023年11月25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