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初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大规模军衔评定意义非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却有一位刚刚授予少将的军人,却低调地回到家对妻子说:“组织给我的地位太高了,继续待在部队是浪费组织资源,不如回农村务农,为家乡出点力。”
这话让人听着实在惊讶,毕竟能被授予少将军衔,那靠的都是过硬的本事和真刀真枪拼命拼来的。这件事后来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将军会放着那么好的生活不享,偏偏要回农村受苦?
这位将军就是甘祖昌,他的少将军衔那绝对可是有真本事换来的。自 1927 年投身中国共产党,至 1928 年参与红军,他始终跟随队伍,辗转南北,征战四方,他爬过雪山、走过草地。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甘祖昌战功赫赫,建树颇丰。在后来进军新疆的时候,他再任后勤部长,成功化解部队吃饭与粮草难题,为新疆和平解放居功至伟,立下赫赫功勋。
要说甘祖昌这个人,他骨子里就是个实在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这个人没多大本事,能活到现在,全靠革命队伍的培养。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实在做得太少了。”
1952 年,一场意外致使甘祖昌受伤,其脑袋遭受重创,留下颇为严重的后遗症。组织上几次安排他到内地疗养,可他觉得自己“没干够活”,一直坚持继续工作。
1955年9月,甘祖昌被评为少将军衔。这可是整个家族的荣耀,甚至在乡亲们眼里,这就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儿。但授衔仪式刚结束,甘祖昌就回到家褪下将军服,并对妻子龚全珍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这军衔让我心里不安。”
龚全珍当时听了有些不解,安慰他说:“这是组织上对你的肯定,也是你几十年奋斗拼命换来的。”但甘祖昌却摇了摇头,说:“我身体不好,干不了大事了,继续待在部队是浪费组织资源。不如回农村务农,为家乡出点力,也算对得起这份荣誉。”
此话一出,龚全珍心里顿时五味杂陈。她知道丈夫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只要认准了,就不会轻易改变主意。果然几天后,甘祖昌就向军区党委递交了申请,正式要求解甲归田。
1957 年 8 月,甘祖昌的请求最终获组织批准。消息一传出,新疆军区的许多同事和战友纷纷前来送行。有的人还开玩笑:“甘部长,您可是咱们新疆的功臣,咱们这儿需要您啊!”但甘祖昌总是笑着回答:“回村种地也是革命,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人去建设。”
回家的路上,他带的东西可不一般。除了轻便的行李,他还特意携来 8 个偌大的笼子,其中装有 6 头约克猪、15 对安哥拉兔以及 15 只来亨鸡。他对妻子说:“这些牲畜都是新疆的优良品种,带回去给乡亲们看看,让他们学着养殖,这样村里的生活也能慢慢好起来。”
就这样,一家人历经数千公里的辗转奔波,最终回到了甘祖昌位于江西莲花县的老家——沿背村,当时村里破旧不堪,房屋低矮,田地贫瘠,乡亲们靠天吃饭,农活累得直不起腰,还是吃不饱饭。面对这样的状况,甘祖昌说:“我回来,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切!”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从新疆带回的优良种猪、兔和鸡培养成村里的“大明星”。他挨家挨户宣传科学养殖的好处,告诉乡亲们这些牲畜能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村民们一开始半信半疑,有的甚至暗地里说:“这将军带着东西回来,是不是为了自己养着玩?”
甘祖昌并未急于辩解,他选择了沉默以对,他亲自搭起棚子养这些牲畜,一有空就钻研养殖技术,边养边教村民怎么喂饲料、怎么配种。很快,他养的猪长得又大又快,兔子和鸡也成群结队,村里人这才服气了,纷纷开始跟着他学习养殖。
沿背村许多田地多为冬水田,产量着实低得可怜。甘祖昌发现这个问题后,立马带着村民开挖水渠。但修水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省钱,甘祖昌从未雇过工人,都是他亲自下地,和乡亲们一起挖。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沿背村最终成功摆脱低产冬水田的困扰。每亩稻谷产量大幅提升,增幅达 50%。有人说,甘祖昌让村里的地活了,也让乡亲们的心热了。
在家里,孩子们干活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捡粪、喂猪、放牛,谁也不能偷懒。甘祖昌经常说:“劳动不是苦差事,是生存的本事,谁也不能例外。”
有一次,他的女儿写信告诉他,自己想当兵,请父亲帮忙说几句话争取个名额。甘祖昌一听,立刻给她回了一封信,里面只写了一句:“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别指望我开口!”后来,女儿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学校推荐而光荣入伍。
1986年初,甘祖昌的身体每况愈下,被送进了县医院。这家医院设备简陋,但他坚持不去条件更好的南昌治疗。他说:“我是农民,住县医院就够了,不给国家添麻烦。”
2月25日,甘祖昌安详离世。他的最后遗言是:“把我这几枚勋章和革命年代的老纸币留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这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