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穿丝袜飙车!19岁机车网红去世,现场惨烈,生命不是流量的筹码

珂珂和趣事 2024-12-06 12:04:38

镜头背后的生命代价:关于"网红机车"的另类思考速度与流量的畸形共谋

我们总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畸形。在这个全民狂飙"流量"的时代,"网红机车"或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畸形现象之一。

19岁的万小橘之死,表面看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但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生态链:平台需要吸睛的内容、创作者渴望快速积累粉丝、观众追求视觉刺激,三者形成了一个危险的共谋关系。

被异化的"极限运动"

有人说,机车文化本就带有某种冒险精神,这没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当这种冒险被商业化、被流量化,它就不再是单纯的运动精神,而是变成了一种表演。

让我们看看数据:2023年以来,全网至少有14位机车网红因事故离世。这个数字背后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几乎所有遇难者都在事发前制作过极限骑行的视频内容。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的"跑酷网红"吴永宁,为了拍摄一个跳楼视频,在62层高楼坠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惊人的相似?

新时代的"角斗士"

在古罗马,角斗士是为取悦观众而战。在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网红们何尝不是在扮演着现代版的角斗士?区别只在于,古罗马的观众在现场,而今天的观众隔着屏幕。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观众的欢呼声越来越大,表演者就越容易突破底线。==

万小橘的案例中,她驾驶的宝马双R能达到300码的时速。这种等级的机车,就像是把一架小型战斗机交给了一个只会开童车的孩子。但在流量的逻辑里,这恰恰是最吸引眼球的"卖点"。

"慢热"时代的快餐悲剧

记得2019年,一位日本的摩托车手接受采访时说:"在日本,想要驾驶1000CC以上的重型机车,通常需要5-8年的循序渐进。"而在我们这里,只要你有钱,有驾照,就能立即提车上路。

这种"快餐式"的机车文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浮躁。我们总是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关注。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速成"的,比如经验,比如生命的敬畏。

平台的"沉默共谋"

更值得深思的是平台的角色。当这些危险视频获得高播放量时,平台算法会优先推荐类似内容。这形成了一个危险的正向反馈:越危险,越吸睛;越吸睛,越被推荐。

==某种程度上说,平台的算法就像是在鼓励一场场"生命竞技"。==

生命不该成为流量的筹码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这些意外身亡的网红,他们的最后一条视频往往会获得异常高的播放量。这是不是说明,死亡本身也成了一种流量密码?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当一个年轻生命消逝,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是同情和惋惜,而不是去围观、评论甚至造梗?

对未来的必要提醒

如果说这个事件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我想有这么几点:

对创作者而言:流量固然重要,但它不该成为押注生命的筹码对平台而言: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危险动作的展示设置警告对观众而言:点赞之前,想想你的互动是否在变相鼓励危险行为对监管而言:是时候考虑对特定类型机车设置更严格的准入门槛了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短暂,而在于我们用它做了什么。==

结语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会想起一句话:"在死亡面前,所有的流量都显得如此苍白。"

但愿下一个标题不要再是:"XX岁网红因拍摄极限视频意外身亡"。因为,那将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又一次集体沉默地目送了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

生命不是流量的奴隶,更不该成为虚幻繁荣的牺牲品。这个道理,本不该用如此沉重的代价来证明。

0 阅读:1

珂珂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