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b7e5e2dc708929777baa73874f8663.jpg)
在中美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东盟就在第一时间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便于双方贸易所推出的一系列基建项目,就成为20多年以来最值得关注的亮点,特别是中老缅泰高铁项目,几乎关乎沿线国家的国运命脉。
然而,随着多种地缘政治问题的持续性爆发,中国高铁项目的推进速度一直缓慢,直到时间进入到2025年之后,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出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2e0cd5d3aabef484b8176d55943d59.png)
泰国成为中国破局关键?
根据多家国内媒体的报道称,泰国政府在中泰高铁的建设上一改以往的拖延态度,于今年的2月5日批准了中泰高铁的2期工程建设,这是自2017年泰国政府批准中泰高铁1期项目建设之后,所推行的最新举措,时间跨度长达8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c962c54ec39584059ab778bcad5605.jpg)
从项目规划上来看,泰国的2期高铁工程项目不仅是为了提升本国的客运能力,还对于跨境贸易有着天然的好处,因为在项目的第二部分当中,就是在廊开府建设一个专门的货物转运中心,为跨境贸易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背后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那就是泰国政府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愿意将泰国自身建设为中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地区的超级物流枢纽,并且以中国为核心,以泰国为辅助,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d352b3fb2a33acc16d582b975f3cf6.jpg)
而中泰铁路之所以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的政治局势出现改变,有着西方国家留学背景的领导人他威信在2024年被光速解职,更加务实的他信家族上台,近段时间来中国访问的泰国新总理佩通坦,就是他信的亲生女儿,二人在对华态度上高度相似,这也能解释为何佩通坦来中国之后,第一时间就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了纪念花圈。
另一方面,其中可能也有泰国旅游业暴跌的影响,因为这是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游客安全口碑一落千丈的前提之下,如果泰国方面不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那么陷入衰退只会是时间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b0215fcc1f735d6d6c33b0a5967890.png)
越南与柬埔寨拖了中国后腿?
实际上,中国一直寄希望于在东南亚地区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东南亚铁路输送系统,像一根树枝一样辐射到越南、泰国、柬埔寨,并进一步南下进入马来西亚、印尼。这同时也能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卡脖子”,作为中国商品走向海外的“跳板”,但沿线国家的内部局势相当复杂,导致项目的进展极其缓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8eb05dcc1975303dc7e2769eaf369e.jpg)
以缅甸为例,中国一直对缅甸方面抱有极高的期望,因为中国商品只需要通过中缅铁路入境,再经过皎漂港就能直接,打通在印度洋的出海口,避开要命的马六甲海峡。但在近些年以来,缅甸国内局势复杂,军政府上台之后,大量中缅合作项目停滞,甚至连皎漂港项目所在的若开邦,缅甸政府军都无法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导致项目一拖再拖。
柬埔寨与越南则涉及了国际政治问题,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奉行所谓的“大国外交”,与西方国家眉来眼去,例如中柬在去年8月份开工的德钦扶南运河项目,原计划的工期仅有125天,最迟在今年1月份也应该完工了,但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任何完工的消息放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7c9df6ba91a40a79b621da2e90562e.jpg)
越南更不必多说,其自身就是美国反华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美国总统拜登甚至数次对越南进行了访问,向外界释放出了格外强烈的信号,直接导致中越双方之间的疏离感也不断上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eb336e95a9b96224aa5e74efdd8d52.png)
东南亚的未来格局会如何发展?
而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此次中泰铁路项目的迅速推进,也在间接上证明了一桩事,那就是中国不再对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抱有希望,也不再等待他们国内的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再提前进行布局,而是着眼于现有的资源,先搭起一个东南亚经济圈的“大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之上,不断地积累资源进行迭代,最终形成一个集物流、消费、供应、市场为一体的超大集合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111290ecd5e13cc34ed94013c9a666.jpg)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美国方面的反华情绪逐渐加深的大背景之下,东南亚的沿线国家,也都难免会受到来自域外国家的影响,这其中可能是政治上的压力,也可能是经济上的诱惑,而此类小国普遍在路线规划上缺乏远见,往往就是对方一施压,己方就“服软”,无疾而停的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也与长期被俄罗斯方面所阻挠的中吉乌铁路有着高度相似之处。
这也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决策层,都是在为本国的国家利益而服务的。
因此,与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政和这些拎不清楚的国家不断扯皮,倒不如先按照我们自身的发展节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项目进行落地,并实施试运行。因为就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产业规模上看,对于整个东南亚经济带来说,越晚入局配套的国家,所获得的发展机遇也就越小,从来不是中国有求于他们,而是他们有求于中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ede2f176da0ea67207f0d29a89bd7a.jpg)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预测,在中泰项目高速推进,并且已经产生大量收益之后,其余的东南亚国家诸如越南,柬埔寨,必然会出现急剧的内部政治变动,在立场上高度倾向中国,但到那个时候,在一系列基建项目已经完成,且持续性产生正向收益的情况下,中国恐怕也没有了继续对外投资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