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业银行信用卡上调个人持卡量上限的新规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在当前信用卡市场整体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同时,上调持卡量上限的背后,是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新增发卡量、交易规模和贷款余额三项核心指标齐跌的寒冬。
此外,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业务根基,还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如何在追求短期业绩的同时兼顾长远健康发展,将是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大考。
上调持卡量
12月12日,兴业银行信用卡卡片持有数量上限的调整政策正式实施。按照新规,同一客户在兴业银行新开立信用卡账户时,持有的信用卡主卡及本人身份证办理的附属卡有效卡数量总计不超过10张(含10张),如已达上限数量,将无法成功申请新卡。
早在2022年10月27日,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就曾发布公告,称自当月起将调整新开立信用卡账户的数量限制工作,同一客户在兴业银行新开立信用卡账户时,持有兴业银行当前状态正常的信用卡总数量不能超过6个。
从6张上调至10张,这一变动表面上看似是对客户需求的一种响应,而实际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市场考量。
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扩张需求。信用卡行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全面实施后,整体风向转变为注重优化客群结构和提升活卡率,多数信用卡中心业务收缩。然而,兴业银行信用卡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个人持卡量的上限便成为其手段之一。
与招商银行等头部发卡行相比,兴业银行信用卡之前的个人持卡量上限相对较低。例如,招商银行设置的持卡人持卡总量不超过20张,而兴业银行此次调整到10张可能是在竞争中试图追赶同行业,希望通过增加持卡上限来吸引更多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
另一方面,内部经营战略可能出现转变。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收入水平波动较大,部分信用卡持卡人的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升。面对这一挑战,兴业银行试图通过扩大单个客户的信用卡持有量,分散风险并维持业务增长。此外,内部经营压力迫使银行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其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早在2004年,兴业银行就发行了首张信用卡,开始涉足信用卡业务,到2020年信用卡贷款余额已突破4000亿元,在国内信用卡行业中属于头部卡中心之一。
但2020年之后,国内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监管加强、经济环境变化等。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也受到影响,发卡量增速逐渐放缓甚至大幅下滑,同时还面临着不良率上升、交易额下降、投诉量大增等问题。
尽管从理论上讲,提高持卡数量上限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问题。
首先,允许持有更多信用卡意味着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信贷风险,如果新发放的信用卡无法有效激活或使用频率较低,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增加了贷后管理成本,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确保新增卡片的质量是一个重大考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新增客户风险,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兴业银行信用卡原本就面临着不良率居高难下的问题,此次调整可能会使这一情况加剧。
其次,短期内持卡数量上限的提高可能会吸引一些客户申请新卡,从而增加发卡量,但这些新增客户的质量难以保证,可能会有更多高风险客户涌入。对于普通持卡人来说,五六张信用卡已足够日常消费使用,而需要更多信用卡的客户,其背后的资金用途可能存在违规风险,如套现等。兴业银行看似迎合客户需求,实则可能为一些不良用卡行为提供了潜在机会。
再者,在部分大型银行已设定更高持卡数量上限的情况下,兴业银行此举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不良竞争,还尚待观察。如果不能合理规划营销活动,可能会损害自身品牌形象及长远利益。尤其是在信用卡行业整体下行周期中,过度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兴业银行此次上调信用卡持卡数量上限的行为,反映出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采取了一种较为激进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为银行带来更多收益,但从长远看,也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服务质量以及长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部分潜在问题。
三项齐跌
2024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信用卡在新增发卡量、交易规模和贷款余额这三大关键指标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兴业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新增发卡量为115.5万张,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3.3%。这一数据表明,兴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的获客能力遭受重创,新客户增长乏力,信用卡业务的扩张势头被严重遏制。
同期,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额为9849.8亿元,同比下降18.2%。作为信用卡业务的核心指标之一,交易规模的下降意味着信用卡在市场中的活跃度和使用率降低,这可能导致银行手续费收入减少,对其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信用卡的贷款余额降至3686亿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跌破4000亿元。贷款余额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更反映出信用卡持卡人的借贷需求可能在下降,或者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趋于保守。
回顾最近三年,不难发现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历了从扩张到收缩的过程。2022年,兴业银行信用卡累计发行量为6630.42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1.06%;交易额为27746.63亿元,同比增长5.19%;贷款余额为4527.72亿元,同比增长3.73%。
然而,到了2023年,尽管兴业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7139.55万张,较上年末增长7.68%,但交易额和贷款余额却分别下降至23244.51亿元和4016.33亿元,同比下降16.23%、11.3%。
进入2024年后,即使兴业银行采取了诸如两卡联动策略,以提高“借转信”客户比例等措施试图刺激需求,但交易额和贷款余额加速下跌的态势并未得到扭转。
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三项核心指标齐跌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因素。一方面,随着信用卡市场的逐渐饱和,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于信用卡的选择更加谨慎,对发卡行的品牌、权益、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兴业银行在获客方面的难度不断增大。
另一方面,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受到影响,进行消费时更加谨慎,消费金额减少,导致交易规模下降。同时,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一些持卡人减少了借贷需求,从而使贷款余额下滑。
尤其是,兴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尽管该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风险管控,但不良贷款率仍居高不下,给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不良率是“命门”
近年来,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行业前排,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形象,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自2019年起便开始攀升。2019年至2023年,该行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2.16%、2.29%、4.01%和3.93%。尽管2023年的不良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同类上市股份行,2023年,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98%,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77%,招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75%。
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在今年上半年仍维持3.88%的高位。
兴业银行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居高难降,虽然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更多是获客及风险管理层面的问题。例如,为了追求发卡量,降低了客群门槛,导致一些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获得信用卡。从数据上看,2023年之前发卡量整体呈较高的增长趋势,但不良率也随之上升,说明在获客时没有充分平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此外,虽然兴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控过程中构建外包机构催收、司法催收和分行自主催收“三位一体”信用卡清收体系,提升催收产能,提高现金清收占比,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漏洞。今年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监管机构处以40万元罚款,并对时任信用卡中心特殊资产经营集群属地清收岗员工金宏发出警告。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也带来了多层面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银行需要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将直接侵蚀利润。例如,兴业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
同时,高不良贷款率也会影响银行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形象。消费者可能会对兴业银行信用卡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导致其在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会失去一些潜在客户。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兴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2023年,兴业银行全渠道消费投诉356498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303096件,占比85.02%。从消费者投诉原因来看,兴业银行2023年收到的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达191933件,占比53.84%,排在首位。
整体来看,兴业银行此次调整持卡数量上限的做法,既是对现有问题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探索。但是,在追求短期业绩的同时,是否能兼顾长远健康发展,将是决定这一策略成败的关键。
兴业银行信用卡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持卡人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面对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变化,如何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