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老广州”,居然是这个样子
当我们提到“一线城市”时,首先会在脑海中闪现:北京、上海、广州,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北上广”。
尽管如今,广州的经济水平已经被深圳、重庆超越,位居全国第5名。但如果全面考虑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广州的综合实力仍然是全国第三名!
广州是真正的千年商都,在清朝的很长时间里,都是遥遥领先的大城市!改革开放起步后,广州更是发展速度领先全国,成为中国南方大都市的“一哥”。
不过,今天的文章要展现的是:改革开放之前,70年代的“老广州”,到底是什么样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70年代的广州年轻人,虽然穿着简单的中山装,但充满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70年代的广州小学生,穿着极为朴素的衣服,站在榕树下做游戏。衣服虽然破旧,但基本上没有补丁了。
70年代广州市民,在商店门口排队购物,非常讲究文明礼貌。
70年代的广州中学生,穿着的衣服已经比五六十年代好多了。虽然不及之后的80年代洋气,但起码没有打补丁了。
70年代的广州阿伯,聚在街头打牌、打麻将,他们只是娱乐,从来不会赌博。
70年代的广州,只有老荔湾、老越秀、老东山,天河、白云、番禺还是乡下呢。
70年代的广州小学生,一个个纯真可爱的少年儿童,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已经成为白发老爷爷了。
70年代,老广州的一个美少女,虽然穿的衣服非常俭朴,也完全没有化妆,但那种纯朴自然的美丽,却有着更为永恒的魅力!
70年代的广州街头,看不到私家车,只有行人和骑单车的人,还有骑小三轮运货的小哥。
70年代的广州中学生,胸前都带着一个像章,有的是少先队员徽章,有的是领袖像章。
70年代的老广州,最具特色的就是老城区的骑楼了,可以跟北京胡同、上海弄堂媲美!
70年代的广州街头标语,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70年代白云宾馆,据说这是全国第二家五星级宾馆,仅次于同样位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
70年代的广州珠江,随处可见靠打渔为生的疍家人。据说,疍家人终生不上岸,一辈子都生活在水上,下江入海度过一生。
70年代,广州的一名艺术家,正在用泥土制作瓷器佛像,完全靠手工打造。
70年代的广州小学生,背着绿色的军队式书包,还有老式铝制水瓶。
70年代的广州公交站,站名充满那个时代的气息,这是7路公交线路。
70年代,珠三角还没有私营工厂,也没有后来的民工。照片中是三名女工人,正在手工制作工艺品。
70年代的海珠桥,充满传统的生活气息,珠江的船只还是靠人工划桨。
70年代的四名美少女,脸上还有一丝稚气,胸前挂着伟人像章。
70年代的广州街头,即使是卖菜的小哥,也对文化知识充满向往,只要有机会就去报刊栏免费读报。
半个世纪前的70年代,这批由外国摄影师在广州拍的彩色老照片,非常珍贵、非常罕见,见证了老一辈广州人的真实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