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开国十大将之一,红军时期的位高权重之人,但在抗战之后,他不再担任重要主官,而是一直担任副职。
对于他的人生转折,大家议论纷纷,有可惜他的退隐,也有对他传奇过往的向往。那么问题来了,王树声是如何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又是如何“退隐”的呢?
一、早年王树声的履历
作为后来的风云人物,王树声早早的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1925年曾担任乘马岗初等小学校长,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本地农民运动。
按理来说,王树声的家庭条件不错,而且家里亲戚还是地主,这样的出身对于革命应该有一定的妥协性。
但是,王树声却坚定拥护革命,对于一切不平等因素从小便嫉恶如仇。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农民运动快速发展,地主恶霸们人心惶惶......
期间,王树声的舅爹丁枕鱼仗着自己是王树声的亲戚,居然站出来公开与老百姓对抗,反对革命。结果,王树声毫不犹豫的带领老百姓包围、攻打地主府,将其抓获。
为表示自己反封建的决心,他亲自用刀劈了舅爹,还在行刑之前认真的告诉他:你自作自受,罪有应得,你对穷人不义,外孙今天革个命给你看看。
通过这一举动,王树声铁心干革命的名气传遍大别山,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拥戴他。
1927年,湖北麻城、河南光山一带的土豪组织上万人进行暴动,王树声沉着冷静的指挥麻城农民县农民自卫军和义勇队与其大战三天三夜,最终将其击垮俘虏,并击毙敌人三千余人。
紧接着,他又参与指挥了北界河战斗,粉碎了麻城流亡土豪杀回乡里的企图。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王树声参加革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11月13日,王树声率部参加了黄麻大起义,他的部队也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他本人担任第二路军分队长。
后来,鄂东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王树声以第七军第1队党代表的身份,率领部队返回黄麻地区,继续实行边界武装割据。
从那以后,王树声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1929年6月,他率领部队参加了粉碎三次会剿的大战,战后被任命为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1930年,他又被委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5月则提拔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1师第1团团长。
二、崭露头角后的实力
在担任团长,有了更加能施展拳脚的舞台后,王树声开始再战场上崭露头角。
6月至8月,率部与兄弟部队配合作战,两次出击京汉铁路、攻战杨家寨、伏击扬平口、突袭花园镇,三战三捷,歼敌2600余人。
1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先后攻占金家寨、麻埠、独山、叶家集、东西鲜花岭,歼敌5000余人。
不过这些还只是练手,到1931年1月,他被任命为红四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随后参加了攻打新集的战斗。
当时“新集”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重地,三面依山一面临河,易守难攻。
在刚开始的时候,敌人一直顽抗,王树声组织的部队始终未能攻克,而且付出了较大损失。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王树声夜晚偷袭,城内的守军还在城上到处点燃火把,一时之间王树声奈何不得守军。
眼见敌人异常嚣张,素来以“彪悍”著称的王树声竟然也开始展现谋略。
他一面让大家继续向敌人挑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面带着大家从远处对城墙挖坑道,同时收集大量的土炸药装进棺材里面用坑道爆破。
果然,敌人中了他的暗度陈仓之计,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城墙被攻破,王树声成功的拿下了新集。此战后,王树声和他的第30团威震天下,而他所拿下的城池成为了后来鄂豫皖边区的首府。
之后,1931年11月又爆发了黄安战役——已经担任第11师长的王树声担任起了打援的任务。
根据杜义德将军的回忆:王树声长相粗犷,宛如怒目金刚,旁人不敢轻易接近。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王树声不仅长相颇具威慑力,他的部队在打援这方面也是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恐怖。
先是抓住敌人一个团,将其全部消灭。紧接着又抓住了敌人两个旅,再次给予敌人重创,并且消灭其一个团......
后来敌人受刺激,决定加大兵力,黄陂之敌倾巢出动,再加上一个旅分两路来攻,王树声也是丝毫不怕,继续带给部队和对方死磕,打到后来甚至展开肉搏战。
即使敌人已经打到他的指挥部,他也依旧不虚。最终,王树声坚持到了徐向前的援军到来,彻底将敌人打垮。
因为王树声彪悍的打援手段,黄安的敌人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12月22日,黄安被红军攻破,敌师长赵冠英和他的属下5000多人都被红军俘虏,此战之后黄安也改名为红安。
三、从顶峰到谷底经历了什么?
随着王树声在战场上表现的出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其地位也是直线上升。
尤其是1933年粉碎的三路围攻之后,7月,王树声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之后他成为了总指挥徐向前的最佳助手,于8月参加了三次进攻战役,11月又参加反6路围攻作战,歼敌8万余人。
因为局势的变化,各种战斗场面不断,1935年王树声又参与指挥了广昭战役,以及强渡嘉陵江战役,还有后来的土城战役,为红军长征和迎接红一方面军的到来作出了卓越贡献。
最终也促成了红一和红一方面军的会师。
到此为止,王树声已经凭借军功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重要人物,可以说,除了分裂分子(张国焘),徐向前和陈昌浩以外,他就是红四方面军最有威望和实权的人。
不过可惜,后来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先是分裂分子企图分裂中央,紧接着又是红军西征。在这一过程中,王树声率领部队参加了西路军。
根据资料记载:王树声此时已经病倒了,但他依旧坚持以教导团团长的身份继续参加西征。
西征又是一条艰苦之路,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王树声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困境,可到最后他和徐向前等人也是无力回天。
在西路军失败后,王树声一直因为自己是西路军副总指挥的身份而耻辱,抱怨自己没能拯救西路军,他的身体也很虚弱。
幸亏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劝慰下,王树声才和徐向前等人一起走出来。
不过,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又迎来了大变化。
国民党只给了我们三个师的编制,中央红军各大编制进行缩编,各大牛人都当了副官,连陈赓也只不过是个386旅的旅长。
所以王树声也不像以前一样担任主官,后来一直以副职为主。
王树声先是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和太行军区的副司令员,之后又接替病重的徐向前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
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创建了鄂西北军区,后来又不辞劳苦挺进大别山,担任鄂豫军区司令员。1949年时,他正式成为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总而言之,相比较于红军时期,王树声的确没有那么出彩了,相对来说算是“跑龙套”。
——但这也是当时的情况所迫,加上我军奇人辈出。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这些副职,王树声担任副职期间,曾经把河南军区的2000部队壮大到2万人。在进入大别山后,也不断的发展根据地,为主力军提供支援。
后来在湖北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更是为南下部队粮食和交通殚精竭虑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虽然王树声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并未指挥大军团作战,但他依旧是十位大将之一,为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