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盲人老太太居然能拦住百万大军,只为了一个问题“我儿子还活着吗?”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主力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解放军一路高歌猛进,兵临长江北岸。就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时,陈赓带着他的四兵团驻扎湖北麻城。当时,解放军的队伍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当地百姓站在路边,拦住路过的战士,打听自己亲人的消息。但这一次,这位满目疮痍的老太太,竟然让陈赓亲自出面,还“惊动”了一个师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战争对普通人太惨了。
老太太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村庄的血泪史。徐其孝的家乡大河铺村,曾是红军根据地,但在国民党的报复下,全村几乎被屠杀殆尽,只剩下寥寥几户人家。徐其孝的父亲、哥哥、弟弟全被杀害,只有母亲侥幸逃生,却双目失明,靠乞讨度日。这种惨剧并非个例,而是当时国民党“还乡团”报复政策的缩影——他们以为屠杀红军家属能瓦解革命意志,实际上却将更多普通人推向了共产党一边。老太太拦军寻子的举动,既是出于母爱的本能,也是战争中无数家庭的缩影。
,陈赓的“大炮脾气”和大局观。
陈赓这个人,脾气大得很,但又极有耐心,尤其对老百姓。他在指挥所听说老太太找儿子的事后,不仅没有敷衍,反而亲自下令查清情况。一方面,这是因为徐其孝是他手下的爱将,另一方面,也因为陈赓深知“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当时,解放军的政策很明确尊重百姓,善待红军家属。相比之下,国民党士兵回家后,看到的却是家人被地主压榨甚至屠杀。这种对比,才是解放军越战越强、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根本原因。陈赓的做法,不仅让老太太见到了儿子,也让部队士气大涨。
,徐其孝的经历,太能打动人心。
徐其孝,这位被称为“军中猛将”的人,身上有30多处伤疤,全是正面战斗留下的。他从14岁参加红军,几乎经历了每一场重要战役,从土地革命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样的经历,让他成为部队中的“传奇人物”,但他的家庭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老太太的出现,让战士们看到了这位师长背后的故事——他不仅是个无所畏惧的将军,还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普通人。这种情感共鸣,激发了部队更大的斗志,也让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结这件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它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因为它展现了共产党军队“以人为本”的一面。从老太太拦路寻子,到陈赓亲自下令,再到徐其孝带兵渡江,这一连串的细节,背后都是“民心”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