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1975年,中医眼科学家唐由之曾经顶着巨大的压力,给毛主席做了白内障的手术,手术结果非常成功,毛主席恢复的也特别好。
出院以后,毛主席还跟唐由之定下了一个约定,唐由之对此也是十分期待,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最后却失约了,这就不禁让人好奇,这个约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毛主席会失约呢?

毛主席是积劳成疾,再加上年轻的时候心系国家,没时间怎么看病,所以导致身体一直都不太好,随着年纪的增长,各种病痛就接踵而至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他的白内障。
主席左眼的白内障已经达成熟期,右眼视力仅存光感,肺心病引发的呼吸困难让他难以平卧。看着主席难受的模样,周总理等领导人也是担忧不已。
为了给主席看好病,党中央决定“匿名患者”名义召集全国顶尖医学专家,病历上仅标注“老年男性,肺心病史”。
专家们都细细推敲着毛主席的病情,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张晓楼陈述西医摘除方案,而中医的唐由之则提出了“针拨套出术”,源自唐代《外台秘要》记载的“金针拨障术”。

他耗时二十年改良传统技法,将切口从5毫米缩小至2毫米,手术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这对心肺功能衰竭的毛主席堪称最优解。
中西医的治疗方案都有可取之处,不过,还是要选出一个最适合主席的方案,为了让手术更加的稳妥,中医和西医都开始了试验。
最终结果显示还是中医的方法最适合毛主席,也能让毛主席恢复的最快。所以,中央商议决定由唐由之给主席进行手术。
唐由之被选中以后,才知道自己即将手术的对象是毛主席,他的心中是又高兴又紧张。虽然手术的人选确定了,但他们还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说服毛主席。

毛主席并不太愿意让医生给他看病,对于医生的话也是十句只信三句,毛主席觉得他的身体没有那么差,如果是动刀子,那他宁愿用自己身体里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想因为看病就耽误的工作,在毛主席的心中,还是国家和人民比较重要,他个人的健康不算什么,这样的主席怎能不让我们敬仰。
唐由之为了让毛主席接受他的治疗方案,可谓是费劲了心思,他每天都跟在毛主席的身边陪伴他,给他讲一些中医理论,顺便听听毛主席的看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毛主席与唐由之渐渐熟悉了起来,感觉到毛主席对手术的事情没有那么抗拒了以后,唐由之便开始给毛主席讲解了一下他的治疗方案。

唐由之的治疗方案与西医的手术不一样,毛主席听完以后陷入了沉默,最终也没有说什么,唐由之明白,没有拒绝就是接受了,唐由之开始与其他领导人商量手术的时间。
1975年7月23日22时,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空气里飘浮着酒精与焦虑。书房临时改造的手术室内,苏州定制的手术刀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器械台上的玻璃器皿映出医护人员紧绷的面容。
毛主席突然要求播放岳飞的《满江红》,激越的弹词声中,唐由之的球后麻醉针精准刺入睫状神经节。
监测仪显示他的心率在手术刀落下的瞬间飙升至120次/分钟——这位主刀医生用七百秒完成了现代医学史上最特殊的手术。

历史的戏剧性总在细节处显现。当心血管专家吴旭东失手摔碎冲洗壶时,飞溅的玻璃碎片在《满江红》的唱腔中划出奇异弧线。
唐由之的冷静如同定海神针:“各就各位,重新消毒器械。”五分钟后,毛主席疑惑的声音打破沉寂:“已经好了?我还当没有开始做呢。”这句惊叹被记录在中央保健局档案第047号卷宗,成为中西医结合最有力的注脚。
术后次日清晨的冲突更具象征意义。毛主席扯开纱布怒吼“我已经好了”,唐由之却寸步不让:“今天我是医生,您得听我的!”
这场意志较量持续四小时后,特制塑料眼罩成为折中方案——这是医学权威与政治威权的微妙平衡。但当毛主席批阅文件引发结膜充血时,他不得不承认:“你胜利了。”

三日后拆开纱布,毛主席用恢复视力的左眼写下对《资治通鉴》的批注,却在读到南宋陈亮“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时潸然泪下。医疗组未曾料到,视力恢复竟让领袖更深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苍凉。
重获光明的毛主席依然保持着令人心酸的简朴。工作人员统计显示,1975年8月至9月间,他常穿的藏青色中山装肘部缀有好几块补丁,每日餐食标准始终未超过四菜一汤。
在恢复视力的第一个月,他批阅了217份文件,其中39份涉及当时正在筹备的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这些文件上的批示字迹虽略显颤抖,但力透纸背的“同意”“速办”等字样,仍彰显着这位暮年领袖的政治意志。
1975年9月12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看台上出现微妙一幕。编号0001的请柬将唐由之引至主席台,他却悄然退坐第四排。

两个月后的告别合影中,毛主席打趣“我现在成老太爷了”,毛主席和唐由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且,毛主席还跟唐由之约定说明年就找他治疗右眼的白内障。听到毛主席积极的接受治疗,唐由之自然是感到非常开心。
可是,历史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当唐由之在平壤为金日成治疗眼疾时,毛主席的左眼正见证着他最后的政治时刻: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4月天安门事件、6月心肌梗塞病危。
医疗组值班日志显示,9月8日晚,毛主席仍示意工作人员为他朗读《容斋随笔》,直至次日零时10分心脏停止跳动,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毛主席和唐由之的约定也未能实现,毛主席失约了,而这也成为了唐由之终身的遗憾。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