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皇太子居然没被处死,他的命有点硬

象牙塔罗盘 2019-08-21 11:02:33

1891年5月11日的下午一点三十分,年方二十二岁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正在出访日本。此时,他正在乘坐人力车,在游览三井寺与琵琶湖等地之后吃过午饭准备京都。车队经过一条宽窄不过四米的小巷时,意外发生了。一名执勤的巡警突然在敬礼后迅速从腰间抽出军刀,向尼古拉砍去。车夫发现不对劲,将行凶者撞出去,另一名车夫拼命抱住行凶者的腿向后扯。军刀飞出,其他车夫捡起便向行凶者砍去,幸亏有人制止,不然,这个人等于被当场正法。

尼古拉皇太子,后来的尼古拉二世

刺杀一国的皇太子,一国未来的统治者,这可算是一个重大的外交事件,把当时的日本皇室和政府吓得不轻。一旦处理不好,日俄战争在所难免(尽管两国之间因为利益问题必有一战)。而且当时俄国的军事力量在算是世界最强水准,日本也想通过举国欢迎俄国皇太子来让俄国对日本保持好感。好在皇太子虽受重伤,但命保住了。正常程序不应该审判行凶者然后处死嘛,但是,已经明治维新的日本,在新修订的《刑法》指导下,法院跟政府硬扛,居然判处行凶者“无期徒刑”。这整个过程既符合法律规定,但又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一、行凶者敌视俄国,拥有爱国之心

这名行凶者名叫津田三藏,是滋贺县的一名巡警。他哪里知道日本政府对于俄国的恐惧和担忧,在他眼里,这个皇太子的到来时不怀好意。据他自己供述,他认为俄国皇太子来日本其实就是为了详细了解日本的地形还有军备,并且访日期间居然不首先到东京觐见日本天皇,简直不可理喻。皇太子参观三井寺西南战争纪念碑时表现冷淡,这让因参与西南战争并获得战功勋章的津田三藏感觉受到侮辱。一时间他血脉倒流,拿起军刀想让刺杀这个令人讨厌的皇太子。

二、日本政府及国民恐慌,讨论处理结果

东京受到袭击事件的消息后,天皇召集了御前会议。大家心里都充满恐惧。会不会导致巨额赔偿,或者直接引发一场战争呢?天皇决定第二天就亲自去慰问尼古拉皇太子,而政府则决定尽早严惩行凶者,以平息俄国的怒气。

因这一事件,日本全社会都引起了恐慌。接着全国各地的国民开始给尼古拉皇太子寄送这种慰问信和慰问品。甚至有个村子做出决定,所有村民不得姓津田、不得取名三藏。更有甚者,有一位裁缝在地方政府门前割喉自杀,向俄国谢罪。

三、日本法院与政府硬磕,就是不死刑

当时,新制定的《刑法》已经颁布实施。其中“对皇室的犯罪行为”规定说,对天皇、皇太子等皇室的加害行为,包括企图加害行为都处以死刑。对于皇室成员以外的普通人的犯罪行为,谋杀者处死刑,未遂者量减一级或两级处罚。如果要处死津田,就只能将外国皇室也包括近皇室成员这个概念中。

当时的最高法院院长面见儿岛惟谦拜访了时任首相松方正义,了解政府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内阁决定适用针对皇室的法条来对津田处以死刑。但儿岛说,法律中的“天皇”二字仅仅指代日本天皇,其他国家没有叫天皇的,所以立法时就没打算要扩大适用范围,并表示自己绝不会被内阁逼迫做出违背法律精神的司法解释。

儿岛惟谦

第二天,儿岛召开了会议,其想法得到最高法院刑事庭的全体赞成。政府没办法,开始派人去说服审理此案的七位特别法庭的法官。儿岛感到不妙,便把审判长叫到自己房间,从工作到制度耐心开始说服,总算取得成效。半个月后,经过7个小时的审判,审判长以“谋杀未遂之罪”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

好在这件重大外交事件,并没有引起战争。政府和法院之间的博弈居然让津田捡回了一条命。儿岛在此案中的行为在今天仍然获得极高的评价。不过,津田入狱刚两个多月便死于急性肺炎。而七名当事大法官因与艺妓赌博嫌疑被扣上罪名,虽然因证据不足被免于起诉,但最高法院院长儿岛还是被迫辞职。

结局如何,已不重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