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孩子教成“老好人”了!父母不教孩子边界感,出社会总吃亏

周周聊育儿 2025-04-21 22:05:13

别再把孩子教成“老好人”了!父母不教孩子边界感,社会迟早会教他吃亏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事事为别人着想,从不顶嘴、不争抢、不抱怨,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模板?

可等他们长大,走进人群、步入职场、走入感情,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被利用、被伤害的那一个。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听话”“懂事”是一种好品质。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孩子过度取悦他人、没有底线地迎合,最后会不会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甚至是我们口中的“社交舔狗”?

“教孩子善良没错,但别忘了教他有边界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别再把孩子教成“老好人”,以及作为父母,该如何教会孩子建立清晰的边界感。

一、孩子不是天生“软弱”,而是你从小教他“乖一点”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孩子:

• 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他低头说:“没关系,我再玩别的就好。”

• 同学借走了他的书一去不回,他不好意思开口要。

• 有人开他玩笑,他假笑应付:“他们只是开玩笑,不是真的。”

你以为他不在意,其实他只是学会了“忍着”,因为从小你就告诉他:

• “要让着点别人。”

• “你是哥哥,要大度。”

• “别人对你不好,也要学会原谅。”

• “别计较那么多,做人要善良。”

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话正在悄悄抹去孩子的边界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你若总是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久而久之,别人就会习惯你的低姿态。”

所以,孩子不是天生懦弱,而是我们用“懂事”一点、“乖”一点,训练他把“不舒服”吞下去,把“底线”一退再退。

二、什么是边界感?是一个人“值钱”的底气

边界感,是知道“哪里是我,哪里是别人”。

一个有边界感的孩子,懂得以下几点:

• 我的情绪是我的,我可以表达不满,不是所有时候都要“讲道理”。

• 我的东西是我的,我可以拒绝分享,而不是强迫“要大方”。

• 我的时间是我的,我有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而不是被动配合他人安排。

说白了,边界感就是“我对我负责,你对你负责”。

《请回答1988》里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

德善的姐姐宝拉表面冷酷,做事有距离感,小时候常被说“不懂事”,可当她长大后,反而最清醒,也最有担当。

她从不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却赢得了真正的尊重。

而德善,从小听话懂事,什么都让,反而总被忽略、被推着走,内心常常委屈。

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的“边界感差”,其实是从小被剥夺了“说不”的权利。

三、没有边界感的孩子,长大后活得特别辛苦

1. 在职场里,总是“好欺负”

不会拒绝同事的额外工作,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明明加班最久,升职的却是别人。

2. 在感情里,容易成为“舔狗”

明明全心付出,却总被当备胎。哪怕对方冷漠,他也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配被爱。

3. 在亲密关系里,越懂事越压抑

不敢发脾气,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总是顺从,久而久之,不仅自己痛苦,还会让关系失衡。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多累?”

最高赞回答是:“你一直活得不像自己,却还以为别人会因此更爱你。”

这句话,听起来心酸,却是很多从小“被教成好人”的孩子的写照。

四、别再一味夸孩子“你真懂事”,请说这几句话

想教出一个有边界感、有尊严的孩子,从改变我们的表达开始。

以下10句话,你可以常对孩子说:

1. “你的感觉我很在意,不用压抑。”

——教他学会识别和尊重自己的情绪。

2. “你有权利说不。”

——不管对象是谁,他都有拒绝的自由。

3.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付出。”

——让孩子学会筛选关系,不盲目讨好。

4. “你先照顾好自己,才有余力关心别人。”

——别把牺牲自己当成美德。

5. “不是你不够好,是对方不懂珍惜。”

——减少孩子自我怀疑,保护自尊心。

6. “如果别人让你不舒服,你可以远离他。”

——教会孩子及时止损,不被“绑架”。

7. “大方不是强迫自己分享。”

——真正的分享,是心甘情愿。

8. “你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

——孩子要知道,他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9. “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这是孩子内在底气的来源。

10.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真实。”

——允许孩子做自己,而不是做“样板”。

五、边界感,是教养的一部分,不是“冷漠”的借口

有人担心,教孩子有边界感,会不会让他变得自私、冷漠、不合群?

其实恰恰相反。

一个有边界感的孩子,更懂得尊重别人,也更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他不会一味退让,也不会随便侵犯别人的底线。

他社交不“舔”,表达有自信,做人有分寸,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轻视。

正如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说的:“有边界的人,看起来‘不好欺负’,其实最容易被爱。”

写在最后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有教养、有人爱。

但请记住,真正有教养的孩子,不是“讨好型人格”,而是有底线、有自尊、有分寸感的人。

从今天开始,别再对孩子说“你要让着点”,而是试着对他说:“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被喜欢的人”,还是“一个被尊重的人”?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小时候有没有被教过“要懂事”?你又是怎么教你家孩子建立边界感的?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0 阅读:0

周周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