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5名印度人死亡,随后莫迪政府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对巴基斯坦施压的行动。随着各种武装人员、坦克、战机和无人机部署往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一触即发。从上个世纪至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爆发的战争并不鲜见,这次冲突是否会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印度日前宣布抓捕了多名武装分子,预计等待调查初步有结果之后,印度就很有可能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消息人士称,印度和巴基斯坦自24日起前线开始交火,一连持续了4天时间,但目前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流出。印度对巴勒斯坦真正“伤害”很大的是他们不执行《印度河流条约》,70%以上的巴基斯坦民众依赖这条河流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上周巴勒斯坦还指控印度在克什米尔对他们开闸放水,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对巴基斯坦进行报复。巴基斯坦防长对外求援,还提到了希望中国和俄罗斯能够帮忙调查,还他们一个清白。

针对越来越浓烈的开战意味,27日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西警告印度,称“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摆设(模型),而是直接针对印度的强大威慑力量”;他还告诉印度,如果供水被全部停止,那么不排除“停止印度人的呼吸”。该表态也激起了印度国内的一波抗议和愤慨情绪,并指责巴基斯坦利用核武器来讹诈印度,敦促莫迪对其还以颜色。不过就目前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仍然保持小规模冲突为主,当下并没有“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拥核大国,一旦触发核武器对抗,势必导致灾难性后果。现在一种观点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不起来,最多冲突仅限于克什米尔地区。因为双方现在的目的不是打仗,印度要发展,巴基斯坦要解决国内民生危机,如此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的话,双方都没有任何好结果。但有媒体抱着另一种观点:这次双方的摩擦非同以往,如果没有其他国家介入调停,可能会“大打”;因为不打莫迪政府没有办法给国内一个交代,而且他们断水的方式会将巴基斯坦逼上绝路,不得不对印度进行反击。

报道还提及,在24日联合国曾表示要求印巴双方克制行事,但后来连续爆发了开火冲突,包括一方用“核武器警告”之后,联合国却并没有跟进发声,也没有派出机构来斡旋此事,可以说是沉默以对。27日中国外交部已经对巴基斯坦做出回应,表示支持巴政府捍卫主权的行动,以及支持他们打击恐怖主义;但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会采取放任措施,认为印巴双方有能力自己解决。对此也有评论表示:“从印度政府积极和美国谈判贸易就能看出,他们现在对于发展看的太重要了,因此不太会和巴基斯坦彻底撕破脸皮开战;但印度的手段不止一种,借机抢占克什米尔更多土地来‘惩罚’巴基斯坦,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