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毛主席说:此战若败,斩许世友,再打王建安40军棍,官降3级

大国知史 2025-01-16 10:19:08

1948年,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激烈阶段,硝烟四起,形势严峻复杂。

眼看战略决战序幕即将缓缓拉开,此时国共两党不约而同都将目光锁定在了济南的身上。

为了拿下这座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城市,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而在这场战役打响前,毛主席曾表示,如果我军落败,先斩许世友,再打王建安40军棍并官降3级!

这是为何呢?

济南战役前的准备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自1948年9月开始,我军先后在多个战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国民党军在前线接连遭遇失败,军事力量逐渐陷入被动,于是中央看准时机,想要趁胜追击,打算将战争扩大和深入到国民党的统治区去。

最终经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商讨,一致决定将此次作战的目标定为济南。

原因也很简单,济南作为连接华东和华北的枢纽,是国民党军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为此他们在当地驻扎了10万左右的兵力,是其在山东省腹地设立的最后一个坚固城池。

对于国民党来说,保住济南的同时也意味着能防住徐州,阻断华北、华东解放区的联系,牵制住华东野战军前进步伐。

另一边,对于解放军来说,拿下济南则意味着可以打破国民党的防御体系,为之后南下歼灭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创造有利条件,动摇他们据守大城市的信心。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不难看出,即将到来的济南战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为了能顺利拿下这关键一局,我方作好了充分准备,先来看相关的战略部署和计划制定。

早在战前,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就在华野作战方案上进行了反复研究、综合衡量,确定了“攻济打援,分工协作”的指导方针。

并且还预想了三种作战方案,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做好了充分细致地谋划。

此外为了能够节省作战成本,以及最大程度减少伤亡,我方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攻城打援策略。

计划在20天左右的时间拿下济南城,并阻断后方援敌。

其次在军事力量的准备上,我党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布置。

不仅特意从各处调配了精锐前来作战,而且将其有序进行了分配,其中主要包括攻城部队约14万人,打援兵团约18万人。

同时在后勤保障方面,我方也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战前就召开了联席会议,对济南战役的后勤保障做了全面部署。

截至战役发起前,已经动员了50万民工,为作战部队补充了弹药、粮食以及军装等物资。

之后又建立起了完善的医疗救护体系,组成了12所野战医院,为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调兵遣将上更是进行了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将攻城重任交付给许世友,由他担任山东兵团的司令员。

许世友是我军著名战将,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在红军时期就屡次建立战功。

并且他长期在山东地区作战,对当地的地形、敌情都非常熟悉,所以由他来负责此次攻城任务,再合适不过了。

紧接着,在副司令员的选择上,毛主席又点了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那就是王建安,他在此前的多次战斗中,同样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但当这消息传出之后,众人还是不由得大吃一惊,毕竟许世友和王建安此前可是结下过不小的“梁子”。

旧日恩怨

如果有熟悉许世友和王建安经历的人,其实不难发现他们作为我党的重要将领,有着极其相似的革命经历和成长过程。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早早就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们都有着报效祖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远大志向。

为此许世友和王建安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参军。

许世友靠着少年习武的经历,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的连长,而王建安则为了报仇加入过军阀吴佩孚的部队。

不过最终他们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号召,选择加入了党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奉献自己的一生。

八路军时期的王建安

1927年11月,为了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统治,在党的带领下,湖北黄安和麻城等地纷纷揭竿起义,组建了工农革命军。

而许世友和王建安作为有识之士,也先后加入了这场革命活动,并在其中做出过不少贡献。

自此之后,他们正式成为了红军的一员,并且跟随党一起成长,在一场场战役中变得愈发成熟,逐渐成为了红军的重要指挥员。

期间两人由于相似的从军经历,在多次革命活动中相互配合,逐渐熟悉起来。

直到1936年,许世友前往延安抗大进行学习,而王建安也在同一时期在学校担任重要职务。

由于工作原因,彼此接触愈发频繁,于是随着时间流逝积累起了深厚的友谊。

但也就是在此期间,因为一件事的发生,导致两人关系急转直下,从此形同陌路。

1937年,彼时长征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前几年的长征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地方和中央经常出现失联,党内军心也出现了摇晃。

这年,为了稳固军心,主席等领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评,期间由于误会,许世友一气之下打算离开部队去四川打游击。

王建安上报了此事。

虽然后来在毛主席的开导下,许世友幡然醒悟,明白之前误会了中央的良苦用心,但他和王建安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尽管之后两人一起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期间再也没有说过话,关系自然也不似从前那般要好。

而毛主席当然不忍看到手下两位大将的关系一直这样的“僵硬”下去。

所以他决定在济南战役之时,决定让手下这两位大将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参战。

为此他特意在会议上直言,如果战败,许世友和王建安都将受到严厉的军规处置,前者斩首,后者上军棍并官降三级。

此番严厉的措辞一出,全场立马寂静,大家都能听出毛主席这是在强调济南战役的重要性。

尤其是许世友和王建安,他们明白毛主席的一片苦心,也知道现在不是争一时长短的时候,随即放下芥蒂,开始接纳彼此。

重归于好,取得胜利

为了能让许世友和王建安这两名将领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毛主席多次发来电报提醒,而且刘伯承也私下找到过两人进行协调。

通过这些领导人孜孜不倦地劝慰,许世友进行了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意气用事可能会对战役造成不利影响,主动朝王建安表示歉意。

而王建安也展现出了大局观,表示不会再计较之前的分歧。

王建安

而在两位司令员重归于好之时,对攻打济南的部署也在顺利进行当中,两人在战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就很多重要事务上达成了共识。

作为攻城的总指挥,许世友负责制定和执行攻城计划,他凭借自身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坚定的指挥能力,确保了攻城部队的高效运转。

并且由他带领的部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作战能力,在济南战役中,受许世友指挥的队伍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防线,为后续进攻奠定了基础。

而身为副司令员的王建安,则主要负责协助许世友制定和执行作战计划,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和协调作用,确保了队伍的统一指挥。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热情,确保了部队的高昂士气。

也正是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

1948年9月,我军只用了八天时间就成功攻克了济南,歼灭了国民党军10万余人,取得了济南战役的圆满胜利。

为之后的战略决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两人分别在军事和地方工作中,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力量。

许世友留在了山东地区,负责当地的军事工作,在1953年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协助指挥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

随即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并在军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直到去世前一直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世友

而王建安前期主要留在国内处理政务,直到1952年参与了朝鲜战争后期的作战。

期间他所提出的战略主张,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了上级褒奖。

战争结束之后,1956年王建安被调往了安徽省,担任省委书记负责地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了诸多挑战,像是大范围的水灾以及粮食歉收等状况,但好在最终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在毛主席的调解下,许世友和王建安从互相芥蒂到化干戈为玉帛。

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在国家大义的面前,放下过往恩怨,共同抵御敌人,彰显了作为优秀战士应有的胸怀和气节。

0 阅读:25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