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对于生鲜电商们来说可谓是“老天赏饭吃”的一次机会,上海、北京、郑州等地疫情反复,各地都陆陆续续的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封控,随着新一轮囤货潮的上演,无论是从用户侧还是供给侧,生鲜电商们都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机会就在眼前,但有些玩家却着实有点拖后腿。
近日,“生鲜第一股”每日优鲜公告称,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并预计2021年亏损37.37亿元—37.67亿元。
从200亿跌到3个亿,跌去98%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谁看了不得说一句:每日优鲜,不愧是“生鲜第一股”,连亏钱都比别人大气。
从“生鲜第一股”,到“烧钱第一名”
2021年6月,每日优鲜抢在叮咚买菜之前,捷足先登美股上市,但是,顶着生鲜第一股的光环抢跑上市,却首日大跌25%,一夜蒸发60亿。
此后,每日优鲜便用“跌跌不休”的股价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出道即巅峰”。
数据显示,从4月20日开始,每日优鲜股价跌破1美元,到5月22已经有19个交易日,再有11个交易日如果股价无法回到1美元以上,每日优鲜将摘牌退市。
但是从目前来看,每日优鲜股价要回到1美元,胜算似乎并不大。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13美元/股,开盘当天股价最高11美元,当天收于9.66美元/股,随后便开始一落千丈。
截至5月18日,股价仅剩0.26美元/股,几乎接近归零,市值只剩6122万美元,在退市边缘摇摇欲坠。
一口气吃不下胖子,溃败的背后,是连年巨亏的层层叠摞。
每日优鲜在公告中披露了2021年的预估业绩,2021年四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预计为7.2亿-7.5亿元,2021年,每日优鲜净亏损预计为37.37亿-37.67亿元。
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收入分别为35.47亿元、60.01亿元、61.3亿元;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不断恶化。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98亿元、-30.96亿元、-16.56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2021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了108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前,每日优鲜先后获得了95亿元的融资,去年上市融了19.5亿,累计融了114.5亿。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四年间,每日优鲜已经把投资人的钱和上市的钱全都烧光了,生鲜第一股不仅没能实现盈利,反而在烧钱的路上一去不返,再回看此前给它投了20亿的青岛国资,不少人都表示,心疼青岛国资,心疼这打水漂的20亿。
与供应商、用户之间的爱恨情仇
每日优鲜与供应商之间的“极限拉扯”,似乎已经成了业界一出关于“追债与躲债”的大型连续剧。
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2021年8月左右,每日优鲜因拖欠供应商贷款被诉至法庭。欠款的事情迟迟不能解决,同年年底每日优鲜又开始出现明显的“资金困难”,在协商的供应商名单中,欠款金额最多的接近千万元。
一位前供应商王雯表示,他本人被拖欠的金额超过400万元,“先是货款延期10天,后来就是一个月,直到两个月前,款项已经彻底没了下文。”于是,包括王雯在内的一批供应商在春节过后纷纷退出了供货名单。
不仅如此,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每日优鲜拖欠巨额货款大半年了”,投诉涉及的金额为110万元,该网友还附带了两张“后台结算账单截图”,并透露每日优鲜华南仓已基本停摆,90%的供应商已停货,每日优鲜还是毫无还款计划。
债台高筑、大幅亏损,直接导致了每日优鲜的现金流枯竭,补齐负债自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为了及时止损,部分供应商们只得选择掐断上游供应,以此来进行自保。
但问题就在于,上下游是环环相扣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暂停上游供应不仅造成供货紧张,更导致每日优鲜与消费者关系恶化,当每日优鲜被贴上“无良欠薪企业”的标签,企业信誉、口碑势必受到严重冲击。
当然,有一说一,每日优鲜的口碑恶化,自然也不能让供应商来“背黑锅”。
在微博、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每日优鲜”之后纳食发现,一些关于其产品腐烂、不新鲜、售后差、服务差等消费者反馈甚至是投诉比比皆是,每一条“黑名单”都在消耗着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每日优鲜“选品优质”的口号,似乎也成了个笑话。
每日优鲜的“摆烂”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9年年末,人民日报就曾点名每日优鲜对果蔬产品不设置保质期,一直等到果蔬变色才下架;仓库中部分货品滞留超过一周后才做处理;还将死掉的水产品冰鲜后出售。
被供应商追着要债、被消费者多次投诉、被官方点名批评还数次登上食品抽检黑名单,对此,纳食只想说一句:生鲜电商第一股,真有你的!
每日优鲜,败在哪了?
其实,看到每日优鲜当前的困局,不少人最大的感觉似乎是意料之中,从2021年每日优鲜抢跑叮咚买菜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开始,似乎它的每一步走的都不是很顺,而它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究其原因,还得从源头说起。
2015年,生鲜电商们的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每日优鲜率先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前置仓模式,借助前置仓的优势,每日优鲜基本上做到远超传统电商即送即达的状态。
所谓前置仓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区域内布置仓库,真正实现3公里内送菜上门的优质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送菜难的问题。因为距离用户近,所以它不仅送菜速度快,而且能在个很大程度上保持菜品的新鲜度,这也成了每日优鲜当时突出重围的关键优势。
但是,成也前置仓,困也前置仓。
为什么其他传统电商不用前置仓,难道就每日优鲜找到了这条财路,其他玩家都看不到吗?那是因为,前置仓模式,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存在着一处“致命伤”,那就是——烧钱。
需要知道的是,前置仓的设立需要大量的房租、人员、管理、运营等等成本,再加上配送的商品又都是损耗极大的生鲜物品,在前置仓模式面前,扩张和盈利变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以每日优鲜为例,扩张,意味着它必须投入更多,这必然带来更大亏损;不扩张,平台将无法发挥规模优势,难以与对手抗衡竞争。
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在全国16个城市,布置了631个前置仓。这也就意味着,每日优鲜每扩建一个前置仓就要多一分投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每日优鲜的成本始终无法下降,这样一种重资产模式,似乎并没有给投资者充足的盈利想象空间,或许,这就是它上市首日即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曾经风光上市的“生鲜电商第一股”遗憾沦为如今这样的局面,每日优鲜就像是一道“流星”一样,虽说风光时刻也曾真真切切的存在过,但终究不过是转瞬之间,反倒下落的速度却是让人来不及反应。下一步,每日优鲜能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实现“绝地求生”化危为安,那就得看它自己的本事了,纳食也将持续为大家关注后续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一句话,他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发财的好创意,好项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