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文化,到延安红街,看陕北说书

潘姜爱旅游 2023-05-18 15:48:29

延安红街开放了将近大半年,形成了不少的网络景点。如今,游人都是先观赏完安塞腰鼓,然后才会到红街听兔兔二胡,肚子饥饿时,才会跑到南泥湾饭店,品尝一碗既好吃,又别具风味的“长征皮条粉”。来了红街,怎么可能不去青年茶楼看看,听一听陕北故事。

延安红街

近来,红街青训中的茶室剧院每逢演出时刻都是座无虚席。喝上一杯来自陕西的泾阳的红酒,听上一首陕北人讲故事,这一非遗类“陕北说书”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重新散发出了无尽的活力。谈古今,一鸣惊人“青秀”茶楼坐落在延安红街中央,是“延安红街”最大的两家“老店”和“老店”中“老店”中的“老店”。该茶楼的工作人员说,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秉承着将陕北各地民间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将非遗艺术作为该茶楼最大的亮点之一。所以,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比如陕北说书,陕北山歌,就成了青年茶楼的主要节目。

陕北说书

陕北说戏是我国首个全国性的民间文艺项目,在陕西省北边的延安、榆林一带十分盛行。陕北的说书人,最早是一帮盲人,在那里演唱一些陕北的传说与传说,再加上眉户与秦腔的参与,陕北的说书人,就变成了一种很有说服力的长篇说书人。

茶楼

陕北说书经过几年的演化和发展,其演出方式已基本定型,即演员操着陕北部口音,拿着三弦琴或琵琶自弹自唱,以说唱为主,以说唱为主,以说唱为主。陕北的说书,音色雄浑,歌声婉转,千变万化,又被称为“九个十八个音符”,让人一听到就难以忘怀。

说书人

自陕北讲经确定为舞台上的主要节目之后,青修茶楼就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舞台。三根琴弦一拨一拨地响着,陕北人的声音在红街上回荡着。讲故事的人,将陕北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展现了陕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品着茶叶,听着山歌,让非物质文化得以再次传承

感受非遗表演

除“陕北”故事外,“青年”茶楼还上演了一出“陕北山歌”,颇受游人喜爱。“三弟,你的白马,你的长矛,你的三弟,你的八路粮食。”这首陕北山歌,直截了当,动听动听,让人耳目一新。用旅游者的说法,喝着香茗,聆听着陕北山歌,体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这才是最惬意的事情。

陕北山歌

所谓的“古岭之南无茶叶,惟有泾阳产砖”,也就是所谓的“泾阳茯砖茶”。据悉,泾阳的茯砖茶叶在古代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就已经出口到中亚和西亚等40多个国家,它被誉为是“古丝路上的奇迹茶”,是中国的一大地域标志。本项目拟以“泾阳茯砖茶”、“陕北讲故事”、“陕北山歌”等三项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泾阳茯砖茶”、“陕北讲故事”、“陕北山歌”等三项非遗项目,使其呈现出多维的“非遗”形态,从而构成一个“非遗”“综合体”。这种宣传手段受到了广大游人的热情响应,也让这个茶楼成了每一次红街都必须要去打卡地的热门地点。

泾阳茯砖茶

延安当地的文物局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万达和红街的帮助下,“青年”店的人气越来越旺,而“青年”店的“非遗”也逐渐被推向了国外,走向了国际。红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无穷“青年训练营”的“非遗秀”演出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延安红街为“非遗秀”提供了丰沃的土地。红街自开街以来,便以展示红色文化、传播非遗性精神为主要的运营主题。在之后的运作中,红街也以无遗文化唱起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戏。

非遗传承

走在红街上,你会发现安塞腰鼓,延安剪纸,吴启泥塑,洛川绣花,这些都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和非遗类艺术,不仅汇聚了当地的历史与人文,也早已被人们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习惯。红街是陕北非遗的大舞台,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剪纸、泥塑、刺绣等艺术形式,铭刻在心中,让这些传统的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这些传统的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在延安红街

如今的红街,也将会有一个非遗文化周,非遗市集,以及许多有趣的交互式项目。参观者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在主动地学着不同的非遗术,为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你以后再来延安红街,你会记得在那里,在那里,你会听到陕北故事,喝上一口泾阳的香茗,还会捡起一些剪纸、泥塑、绣花等手工艺,让你在红街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