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元盛世的中后期开始,唐朝就逐渐陷入了宦官专权的漩涡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宠信高力士,唐肃宗李亨宠信李辅国,这促使了唐朝宦官集团的逐渐形成。李辅国是李亨留下的宦官集团的首领,他在李亨晚年权倾朝野,在政治斗争中囚禁张皇后,拥立唐代宗李豫,成为了独霸朝政的权臣。他甚至将刚刚即位的李豫当作傀儡皇帝,把朝廷当作为自己的一言堂,可以说是权势熏天。然而如此强权的人物,却在李豫坐稳皇位后不久便在政治斗争中倒台,然后被不明盗贼所杀,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疑案。
关于李辅国之死,在历史上的说法很多,不同的史书有着不同的记载。有人认为是唐代宗李豫派出的杀手假扮盗贼所为,也有人认为是顶替李辅国上位的宦官首领程元振派出的杀人,还有种说法是李辅国提拔的宰相元载在幕后操纵。各种猜测众说纷纭,让这段历史疑案成为了爱好者们讨论的焦点。这些说法中哪种最符合历史的真相?李辅国被杀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辅国之死具体是怎么回事,凶手是谁派出的呢?下面将从各个可能中进行分析,透过重重的历史迷雾,看看后面的真相是什么。
前文讲过,在唐肃宗李亨的晚年发生了争夺皇帝位的事件。这个事件争夺的双方是张皇后和李辅国,张皇后拥立越王李系,而李辅国拥立皇太子李豫。双方发生政治斗争,最终李辅国和李豫一方胜出,李豫登基即位,是为唐代宗。因为李辅国有拥立皇帝的大功,李豫登基后给予了很高的待遇,使其掌握了朝廷大权,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李豫不但给李辅国上了“尚父”的尊号,而且任命他为司空兼中书令,食实封八百户,成为唐朝最具权势的宦官之一。于是李辅国权势熏天,在朝廷中党羽众多,成为了独霸朝政的权臣。
面对李辅国专权的局面,唐代宗李豫一方面对其加官晋爵,另一方面却暗中瓦解其党羽势力。李豫提拔了李辅国的副手程元振,将其任命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让其掌管皇宫大权。不久之后,他又让程元振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元帅行军司马。接着又给程元振加镇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封保宣县侯,使其具有统领禁军的兵权。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操作,李豫逐渐将原本归属于李辅国的皇宫和禁军大权转移给了程元振,使得双方出现分庭抗礼的局面。由于程元振一直是李辅国的副手,李辅国无所警惕,以至于逐渐失去权力。
除了程元振之外,李豫扶持的第二个人是宰相元载。元载本来是寒门出身,因为与李辅国的妻子同宗,所以成了李辅国的党羽。李辅国得势后不断提拔元载,使其成为他在朝中的代言人。唐代宗即位后,李辅国将元载推上了宰相的位置,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封爵许昌县子。可以说元载和程元振一样,是李辅国的左膀右臂,两人分掌皇宫和朝廷的权力。李豫大力提拔元载,使其逐渐架空了李辅国在朝廷的权力,直到李辅国的宰相权力被收回。至此李豫通过扶持李辅国的手下,逐渐削弱其权势。
程元振和元载得势后,先后上书罢免李辅国的各项官职,将其外放出皇宫。于是李豫进封李辅国为博陆郡王,但罢免其官职,逼他致仕。因为李辅国的权势被架空,没有办法反抗,只能搬出皇宫。李辅国一度也想面见李豫求情,却被皇宫门吏所阻,只能悻悻而回。事后不久,李辅国的府邸遭遇了盗贼,他被盗贼所杀,头颅和手臂被砍下后带走。唐代宗李豫下令雕刻木头以代替李辅国的头颅下葬,追赠为太傅,谥号为丑。还有中说法是李辅国的头颅没有被带走,而是被扔进了厕所之中,后来又有各种不实传言大行其道。
李辅国到底是谁杀的呢?千百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猜测,但都没有切实的证据。比较主流的历史学观点认为,杀李辅国的是李豫派去的杀手,宰相元载也参与了这个谋划。但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推测,李豫杀李辅国存在很多的疑点。首先,李豫当时已经完全罢免了李辅国的权力,使得李辅国连进宫都不能了。对于这样一位无权无势的老宦官,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必杀的迫切性不大。况且李辅国还是唐肃宗李亨时代的老臣,并且拥立李豫登基即位,算是从龙的首功之臣,如果杀了对李豫的名声有极为负面的影响。
站在权力制衡的角度,李辅国不杀比杀的作用更大。当时李豫虽然剥夺了李辅国的权势,但是宦官集团专权的政治格局并没有改变。李辅国的继任者程元振依旧有着强大的宦官势力,鱼朝恩在外朝作为朝廷监军,这都会威胁到李豫的皇权。李辅国的存在实际上可以掣肘他们,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也有助于李豫全面的控制唐朝政局。况且李豫真的要处死李辅国,他可以采取更加正当的方法。李辅国独霸朝政多年,落下的罪证不少。只需要收集和罗织足够的罪名,李豫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其处死,根本不需要搞背地里刺杀这种小人伎俩。
至于元载参与谋划刺杀李辅国的说法,基本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如果需要用刺杀的办法来对付李辅国,那么必然有不可告人之秘密,为什么李豫会找元载来商量呢?元载并非李豫的心腹,他是李辅国的心腹出身,这种秘密的事情不应该让他参与。况且李辅国虽然被赶出了皇宫,好歹是郡王的地位,府邸也有日常的侍卫,一两个盗贼根本不可能进出其中,更不要说杀人后带走头颅了。而元载作为宰相,手里面的军权实际上是很有限的,随便找几个人根本不可能突破李辅国府邸的防御,所以元载作为幕后主使的可能性很低。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对于刺杀李辅国最具迫切性的实际上是程元振。程元振是长期作为李辅国存在的,也是李豫扳倒李辅国的首要功臣。李辅国在皇宫和朝廷当政多年,有着强大的人脉和资历,这些都会给他带来复起的希望。李辅国请求进宫面见李豫,就是希望李豫看在李亨的面子上给他一条活路,甚至是起复的机会,这种情况程元振是不得不防的。如果李豫选择起复李辅国,这将对程元振刚到手的权力产生极大的威胁。李辅国想要卷土重来,首先需要拿下的就是程元振,所以程元振先下手为强是非常必须的。
程元振当时掌管皇宫和长安的禁军,其权势是非常大的,也是有能力暗中弄死李辅国的。李辅国虽然住在郡王府,但其周边的安全保卫战都是由长安禁军负责的。如果程元振安排禁军的人假扮盗贼,然后在巡逻和防御是里应外合,不声不息的杀死李辅国的可能性极大。李辅国毕竟是郡王爵位,地位在程元振之上,要处死合法必须要有皇帝的圣旨。程元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杀人,他除了搞暗杀也拿不出更多的办法。盗贼杀人后带走了李辅国的头颅,这说明是向幕后主谋交差去了,只有看到这颗头颅,幕后主谋才会放心。
李辅国除了威胁到程元振的地位外,很可能还知道不少程元振的秘密。毕竟程元振长期作为李辅国的副手,是唐肃宗时期宦官集团的三巨头之一。他的一举一动肯定在顶头上司李辅国的监视之下,能瞒得住的秘密不多。如果李辅国把这些秘密公之于众,这对程元振将是极大的打击。杀人灭口也是程元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且是不得不如此操作的。因此从各方面来看,李辅国之死的幕后主谋都是程元振,也只有他才同时具有迫切性、杀人动机和杀人能力。其他与李辅国有仇之人,都无法同时举具备这三种因素。
虽然李辅国被杀了,但唐朝朝廷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李豫从傀儡皇帝变成实权皇帝而已。唐朝依然面临着内朝宦官专权,外朝藩镇拥兵自重的两难局面,各方面都存在极大的隐患。程元振虽然没有了李辅国的威胁,但他的权势并不会比李辅国更大。一方面外部的藩镇军团与宦官集团长期矛盾对立,另一方面朝廷大权在宰相元载之手,他受到了两面的牵制,所以根本无法出现李辅国独霸朝政的那种局面。然而这种平衡的局面只是暂时的,是保持不了多久的。这个局面一旦打破,带给唐朝破坏力也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