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普通人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都源于“认知的模糊”。
马斯克曾提到过:“我从不认为世界上有行动力不足的问题,所有行动力的缺失本质上都是精确性的不足。”这句话直接道破了问题的核心。
在人类的基因编程里,我们天生对模糊的事物充满恐惧,这种恐惧会让我们选择逃避,原因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想象我们的祖先置身于草原中,远处的草丛微微晃动,却无法确定是风吹动的,还是潜伏着危险的捕食者——狮子。这种不确定性触发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他们通常会选择逃跑,以求自保。
这种对模糊不确定的本能逃避,早已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然而,清晰化认知的过程是极其耗能的,而人类天生倾向于逃避高耗能的活动。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愿继续忍受当前的痛苦,也不愿主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动脑、行动以及直面恐惧,而承受痛苦仅需停留原地——这是更“轻松”的选择。
可是,任何痛苦都不会自动消失,我们回避的问题,迟早会以另一种形式重现。
唯一能摆脱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去接近问题;深度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死磕到底,解决问题。
首先,接近问题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不是取决于方法,而是取决于人。 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就看你想不想解决。如果你绕着问题走,是不可能有解决办法的。 去靠近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个,找到问题的根源
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去找到问题的根源。
爱因斯坦分享过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有一小时来解决问题,我会花55分钟思考问题,再用5分钟思考解决方案。 核心就是要深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该如何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们无限地探究下去,从而帮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 所以,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了,而是持续地问下去。 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下去,慢慢地,就能抵达本质。 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距,就在于你有没有多问一个“问题背后的问题”,你问到了第几层。
第三个,解决问题。
靠近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后,还需要解决问题。 该如何解决问题? 不要逃避,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死磕到底。
1、死磕困难 要解决问题,就是华山一条道,必须死磕困难。
2、死磕细节 当你在做事的时候,你还要有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在能出结果的地方,一杆子插到底。 为什么很多人很聪明,但就是无法取得成就? 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较真的心态,做不到专注,不愿意去死磕细节,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但就像稻盛和夫说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觉得可以放松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最后的1%。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有“差不多”心态,凡事要做到最好。死磕每一个细节,做到101分。 死磕细节,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情,而普通人总是被低耗能的本能所驱使。
谁更乐意做高耗能的事情,消除模糊,制造清晰,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