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又一“狠货”!油耗2L级,综合续航超2000km,才7.98万起

汽摩先锋论 2025-02-19 08:31:37

比亚迪,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门。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比亚迪也是能随时随地感受到压力。而在其他车企当中,我个人觉得最让比亚迪感受到压力的车企是吉利。尤其是吉利银河,最近的势头很猛,大有和比亚迪“开战”的意思。这不,就在最近这两天,吉利带来了一款吉利银河L6 EM-i,这款车的起售价是7.98万元,竞争对手呢,不言而喻,就是比亚迪的秦PLUS。

我们首先来看新车在动力方面的表现,2025款吉利银河L6 EM-i采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218马力电动机和单挡DH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可加92号汽油,油箱容积为60L,配备8.5千瓦时和19.09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在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分别为60公里和140公里,综合续航可达2000公里。

目前,比亚迪和吉利都通过各自的DM-i和EM-i,做到了实测2L级的馈电油耗,综合续航也都在2000km左右,效果看似都差不多,这意味着在技术层面也大致相似吗?并不全是,首先,在P1+P3的经济型插混架构里,要想实现极致的馈电油耗,基本思路是调整发动机和电机功率,选择合适的电池包容量,再往深层看,是对能量管理效率性的把控。

再来聊硬件。两套技术的相似之处,大致来说有两个,一个是都匹配同轴P1电机,一个是驱动思路都强调以电为主,这意味着发动机直驱的戏份被尽可能弱化,换句话说,燃烧室需要更高的效率,来带动1号电机高频次发电。之所以用同轴P1电机,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绕过齿轮组结构,降低损耗,提高总成效率,这也是五代DM-i技术的变化之一,所以直接套在发动机曲轴上后,少了机械反应动力衔接自然就会更高效一些。

就轿车而言,如果说增程需要考虑后桥电机,那在底盘悬架的类型上,就不可能再用贯穿后桥的扭力梁悬架了,但来到主要追求经济性的插混这边,而且价格还定在10万以内,配成本更可控的扭力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结构简单、造价更低的扭力梁后悬,似乎一直处在悬架技术链的最底层,但燃油时代的法系车证明了,只要调教得当,舒适性、稳定性比肩甚至超过多连杆结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从时间、制造的成本和调教难度上考虑,直接用多连杆,效果显然要来的更直接一些。

秦PLUS智驾版没有调整后悬结构,弹簧座、下摆臂沿用双层冲压,筒簧分离配上衬套和橡胶弹性元件,舒适性表现算是这个价位里的中部水平,至于银河L6 EM-i的E型四连杆,弹簧座的结构很像扭力梁式,但其实两根纵臂是各自连在一根扭杆弹簧上的,两根扭杆中间部分较粗的钢管结构,是两侧拖曳臂的转轴,其中防倾杆就被套在这根钢管里,所以这个部分结构也充当了一部分后副车架的作用,从运动传力效果看,后轮弹跳后产生的应力,都会经过螺旋弹簧和摆臂穿给钢管来弱化冲击力和扭摆力,再将一部分的振动和扭摆力传导在车身结构上,所以本质上来讲,E型四连杆的作用是要优于传统扭力梁的,尽管对后悬纵向弹跳的削弱能力比不上标准五连杆,但落到驾驶和乘坐层面上看,基本可以是入门B级车的水平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吉利银河L6 EM-i的本身上。外观看,车头部分依旧是经典的家族式造型,与燃油版的银河L6造型很相似,机盖中央整体隆起明显,突出的线条设计还能够很好的增加肌肉感,下方的大灯组为贯穿式的造型,尤其是两端熏黑配色以及透镜光源的设计,照明效果以及档次感都很不错,中网部分为突出的造型,两端还有着内凹式的熏黑饰条以及日间行车灯的镶嵌,结合底部宽厚的熏黑进气格栅,运动感也是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再来看新车的车身侧面部分,车身造型紧凑而低趴,并且车顶有着明显的下滑式的造型来增加运动感,车窗部分的面积也不是很大,四周还有着镀铬饰条包裹装饰,车门部分的设计为隆起明显的腰线很厚重,而且车门下方还有着内凹式的造型,整体的层次感以及厚重感都很不错, 大尺寸的轮毂为多幅式的旋风式轮毂,运动感也是得到了增加。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782/1875/1489毫米,轴距为2752毫米,尺寸数据与在售银河L6保持一致,车辆还提供5款不同样式的17英寸轮辋。

车尾部分的设计也是厚重的饱满设计,短小的尾门边缘部分有着突出且上翘明显的扰流线条,下方贯穿式的尾灯造型还是比较宽厚的,熏黑的配色以及精致的光源在夜晚点亮后的辨识度还是不错的,安全性能也得到提升,尾门底部以及保险杠部分都是有着突出的贯穿式棱角线条装饰来增加层次感,保险杠底部大面积的黑色饰板以及绕溜槽装饰,运动氛围更浓郁。

在内饰方面并没有完全沿用现款的设计,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明显的看到将原有的一经悬浮式中控屏的尺寸加大,从 13.2 英寸升级为 14.6 英寸,且从纵向布局调整为横向布局,更符合大多数用户的操作习惯,也让传统用户对其接受程度更高。新车搭载的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操作逻辑清晰,功能丰富。不仅提供无界空间、华为 HiCar/Carlink/Flyme Link 手车互联、高德导航、在线多媒体、主副驾语音识别控制系统、4G 网络 + 车载 Wi-Fi、全域 OTA 云端升级、手机 APP 远程控制系统、应用商城等功能,还能让用户享受到流畅的交互体验,满足对智能化有较高追求的消费者。

至于扶手箱功能区则是有着50W的手机无线充电面板以及多媒体控制旋钮和空调的控制按键,这台车可以说是将大多数的物理按键都集中到了中控屏上,不过却保留了一些比较实用和比较常用的按键在功能区,配色方面也提供了两种,分别是深灰色以及蓝棕色,车主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来选择。

此外,车内座椅采用5座布局,使用仿皮材质进行包裹,舒适度相当不错,从实车来看,新车还对前后排座椅装饰线纹路进行了更新,后排提供空调出风口以及 USB 充电接口,高配车型更是支持主驾座椅通风 / 加热 / 按摩,进一步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

除此之外还拥有e-CMA架构基因,让这台车开起来会更加灵便一些,舒适度和操控性都能够得到兼顾,座椅方面主副驾驶提供了电动调节和前排座椅加热,主驾座椅通风和记忆功能,座椅记忆功能,对于身材较为高大的车主来说,上下车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一些,对于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有着直接的帮助。

最后,虽然说这两款车足够有市场竞争力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必须也要承认,比亚迪今年不仅在“卷”这些基础产品力,开年后,也让智能驾驶惠及到了每一款车上面。这个时候,显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你们说呢? 近期有计划买家用轿车的朋友,可以去店里试驾两款车再做出选择。

1 阅读:117

汽摩先锋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