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美团发布2024年二季度业绩报告,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22.51亿元,同比增长21%,经调整净利润136.06亿元,同比增长77.6%。
市场比较认可美团的这一表现。8月29日,美团港股报收每股115.7元,涨幅达到12.55%,修复了此前的空头预期。
新业务成最大亮点
美团的新业务表现可谓让市场眼前一亮。
新业务减亏进展远超预期,新业务营收216亿,同比增长28.7%,季度亏损13.1亿,亏损率6.1%,同比缩窄25个百分点,环比缩窄8.7个百分点,市场一致预期亏损21亿。
美团的新业务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杂烩”。
在新业务这个大箩筐中,包括美团优选、小象超市、共享单车、充电宝以及商家管理服务。
整个新业务板块,长期拖累了美团的利润表现。同时,这些新业务也塑造了市场对美团未来成长性的期待。
笔者从体感上也能明确感受到美团“降本增效”的变化。
大体从2022年开始使用社区团购。以美团优选为主。美团优选的秒杀优惠,变动越来越小,另外省钱卡的固流补贴也几乎没有了。
以美团优选省钱卡为例,笔者买过的最便宜的省钱卡,仅需1元/月,每月可以获得16张省钱卡专享券,最高可省33元。
图片来源:美团APP
而且美团优选也没有“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尽管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每日有波动,但是否购买“省钱卡”并没有显著影响到商品价格(有几分或者几毛钱差价,也不太能看出来)。
如此大力度的补贴下,真是“不买白不买,买多吃不完”。因为送的优惠券有8元的最低消费门槛,所以有时候没什么要买的,但不买又觉得没薅到羊毛,有点亏。
如今,特价省钱卡已然绝迹。无论何时打开省钱卡续费页面,都是26元。26元获得16张累计价值33元的优惠券,变成了“买了也白买,买少不划算”。
即使美团的补贴出现了明显的退坡,也不影响团点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去领菜。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社区团购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已经稳定下来。
图片来源:美团APP
或许还会有争议认为社区团购“消灭”了线下零售业态。但笔者并不认同。
起码到今天,社区团购也没能解决生鲜的品质化问题,最常见的冷冻产品团长不放冰箱就不提了,各类果品蔬菜、肉禽蛋奶,品质相对于菜市场和超市,仍难言理想。
无论菜市场还是超市,选品和损耗都是有成本的。去菜市场和超市,大多数时候都能买到比较鲜嫩的绿叶菜,而美团优选配送的绿叶菜,永远只有图片里是鲜嫩的。
这个情况非常好理解。生鲜领域,集采的优势并不明显,仅靠“家门口”领菜的优势,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但生鲜领域,低价带来的只能是低质,毕竟,生鲜价格本就很透明了。
如此看来,社区电商,算不得洪水猛兽,只是一种社区商业的补充罢了。
此外,小象超市笔者也用过,大体上就是品牌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实现引流,主要推自营商品,模式不算很出彩,价格上也不是很有吸引力。目前,小象超市很多商品的平台价格,不算骑手运费的话,比部分超市的美团价还略贵点。
图片来源:美团APP
抛开“消灭线下”的过度解读,美团新业务的成长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本地商业吃两头引争议
二季度美团第二大看点自然是核心业务——本地商业,主要就是外卖和团购。这也是社会争议最大的一点。
二季度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速13%,略低于单量增速的14.2%。美团方面解释,拼好饭在第二季度增长强劲,单日订单量峰值突破新高,突破800万单,通过降低用户拼单门槛,使得用户留存和下单频次均显著提升。
之所以二者有关联,得从美团收取配送费的构成来看。美团的配送费,包含固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和参照距离、时段和商品价格的履约服务费。而主推低价的拼好饭“崛起”,意味着履约服务费中的价格部分必然下滑。
如果不是因为“拼好饭”的原因,笔者乐见美团出现这样的变化。这意味着美团即使向骑手让利,也能实现稳健增长。
佣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1%,主要受到店酒旅、交通票务及民宿业务强劲反弹的驱动。到店酒旅业务第二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0%。年度交易用户数及年度活跃商家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此而言,在商家端,无论是餐饮还是酒旅,客单价都出现了下滑,“量升价减”情况明显。
过去,市场曾对美团充满想象。平台、骑手、消费者、商家构成一个四方正循环,平台组织骑手,同时服务商家和消费者,“订单规模越大,骑手越多,商家和消费者越多,它的消费者体验会越好,单均履约成本越低,边际利润越有弹性”。
然而真实世界并非如此,配送并不是传送,无论是依靠外卖员还是依靠无人交通工具,都需要时间,都有其成本极限。
规模效益有其边界,逾越了边界,规模带来的或许不是收益,而是反噬。
美团因为一次次“外卖员”事件,受到社会审视,即是明证。
从这一点看,美团佣金服务收入增长快于订单量增长,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这或许意味着美团抽佣比去年同期更高了,线下实体店商家进一步承压,实非长久之计。
仓促迎战,人事变动频繁,美团稳住了?
美团内部,今年的动作是非常大的,不到半年,确切的说是在3个月内进行了3轮大规模的组织人事调整。
2月,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的组织架构调整。美团对过去相对独立的事业群进行了整合:对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进行整合,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而大众点评、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将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同时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3月,美团以内部信形式宣布新一轮业务负责人的轮岗任命计划。其中,美团副总裁魏巍将负责到店餐饮事业部,外卖履约平台负责人岗位由章若愚接任,而校招应届生出身的薛冰则成为了外卖事业部负责人。
4月,美团外卖以内部邮件的方式宣布了新一轮的组织调整:成立城市经营业务部、连锁业务部、供给探索部,负责人均向外卖事业部负责人薛冰汇报。
同时,直营业务部校园业务部、神抢手、外卖用户增长及运营部、境外业务、外卖事业部经营规划部负责人及汇报条线均做了调整。
这一轮人事调整,最主要的就是提拔了一批美团内部培养起来的“少壮派”。
之所以动作如此频繁,与应对抖音崛起带来的巨大威胁不无关系。
去年以来,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快速扩张。抖音官方数据显示,抖音生活服务平台去年总交易额大幅增长了256%。其中通过短视频转化的交易额增长超八成,直播交易额增长5.7倍。
去年,面对抖音迅猛的增长势头,美团似乎毫无招架之力。而二季度可圈可点的业务表现,让不少分析者认为,面对抖音的凶猛攻势,美团这波终于稳住了阵脚,未来可期。
这些都对美团的股价的上扬产生了催化作用。
结语
摩根士丹利将美团由平配上调至超配并上调目标价,称尽管消费疲软,美团外卖业务未显示放缓迹象,且店内、酒店和旅游业务的行业竞争保持稳定,公司各部门盈利能力增强。将目标价从120港元调高至125港元。
从短期看,美团通过“向下兼容”,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市场难得的亮点。
经由美团,打工人和“穷鬼套餐”实现了双向奔赴,损失的似乎只有商家(或许还有打工人的健康)。
然而,持续失血的线下商家们,还有多少血可放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