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张学良是丰田开山鼻祖,我们要感恩他

古韵传承集 2025-03-13 11:28:15

日本的车不错,其中日本首屈一指的汽车巨头——丰田公司旗下的车辆,更是以卓越品质和节油性能闻名中外。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丰田能有今天,需要感激张学良,他才是丰田开山鼻祖。没错,他提到的张学良正是咱中国那位张学良,昔日的民国少帅。为什么丰田喜一郎要这样说呢?当年的民国少帅张学良,与日本的丰田背后有着何种关系呢?

“二代纨绔”张学良曾经还真造过车厂,而丰田喜一郎所说的,正是“张学良丢掉东北后,丢掉了车厂,被日本摘了桃子”的事情。至于他为什么要在人均吃不饱饭、战火纷飞的年代造车厂,最后还弄丢了?这不得不提张学良其人的家世和性格了。1901年6月3日,张学良作为奉系军阀首领即“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出生于辽宁,是一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军二代”。据说他出生时父亲张作霖正与敌人交战,导致妻子受惊,因此在张学良没有足月的时候,就生下了他。

当时,打跑了敌人的张作霖一看夫人生的是个儿子,而且还是他第一个儿子。这时,十分欣喜自己后继有人的张作霖不免心中嘀咕,或许这个在激战中诞生的孩子能像他一样干一番大事业。故而张学良从小就被父亲视为家业传承的希望,备受对方看重,还聘请名师精心栽培着。长大的张学良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17岁就成为父亲卫队旅营长;18岁进入了东北陆军辽宁讲武堂学习且一直名列前茅;19岁接连晋升,先后担任奉军营长、团长、旅长后,升至陆军少将。

由此可见,张学良的优秀和天赋。可这样天赋过人的张学良是典型“富二代”和“官二代”,锦衣玉食的他最苦的生活也就在军队了,这也导致他不可避免的沾染“何不食肉糜”的爱好。哪怕在殖民的威胁笼罩中原大地时,我们的少帅张学良从不缺玩乐的渠道。事实上,纵观张学良平生除了喜爱婀娜多姿的美人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痴迷于昂贵新奇的洋车。据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清算软禁之前,还向对方提出两个要求:一是美人(即赵四小姐的陪伴);二是香车(即将他的高级小车运送过来)。

这件事的真假暂且不论,但即便是谣传,也足以看出张学良对车的痴迷程度了。要知道,张学良还是最早一批骑摩托车的中国人呢。那时,美国产哈雷牌新型摩托车是民国诸多爱车的“公子哥”的“梦中情车”,而张学良也不例外。因此,当这种摩托车刚刚传入中国时,张学良就被这个造型酷炫的“洋玩意”吸引住了所有目光。鉴于此,他还特意从东北大老远跑到天津的洋行,就为了买到心爱的哈雷牌新型摩托车。

有车后,张学良更是车不离人,到哪里都骑着这款摩托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辜负心头车”,张学良从天津到北京往返都是骑着摩托车,甚至还不小心感染了风寒,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此事一出,正常人都应该减少骑摩托车的频率了,可少帅张学良就偏不,仍然骑着它或走街串巷,或跨省远行。直到张学良见到了汽车之后,这才放下了摩托车,转而迷上了汽车。

1925年,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的张学良开始学开车。令人意外的是,在军事领域头头是道的他第一次在学车上摔了跟头,让张学良向前开车他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可怎么往回倒车就难了。如果要出门咋办?张学良不是随便停止路边就是让副官帮忙。可总有特殊的情况,每当这时,他都会带着好友宋子文一起出门,只因宋子文能够熟练的将车倒进车库。当然,学车上的小小问题并没有影响张学良对汽车的喜爱。可没多久,一件令他头痛的事情出现了:汽车配件磨损,车不能开了。

原来,这时的车需要时常维修,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摆设不能使用。可见民国车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不能与后世车相提并论。简言之,民国的车就好比一辆“吞金兽”。恐怕只有似张学良这样家境、这样有钱的人才养得起。对这时的张学良来说,维修费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情,但维修的频率太高、太影响他使用了,如果能自己造车就好了。随着时间推移,张学良想要开厂造车的想法越来越深,但碍于正逢多事之秋,这件事也被他压在了心底。有钱有闲造汽车1924年,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联合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猛攻直系军阀,作为主力军的他们直接突破山海关,进攻到了北平,夺取了政权。

此后,其父张作霖势力高涨,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而儿子张学良因表现突出升职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另外,张作霖刻意铺路,也使得张学良在军中的威望颇高,这也为其后来继承其父全部事业奠定了人心基础。1928年6月4日,张学良的“天”倒下了,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不久他在父亲的亲信和心腹属下的支持下,成为了新的“东北王”。

同年12月,张学良作为当时东北的最高统帅,不愿内战,更不愿看到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决定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不顾日方势力反对,宣布了“东北易帜”,归属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此举结束了北方混战,也让东北地区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代。虽然张学良加入了南京政府,东北也暂时进入和平阶段,但东北军队依旧被他掌控,自然而然引起蒋介石的忌惮。况且,“和平”的东北并不需要太多的武器,于是为了保持军工厂的生产力和工人队伍,他想了一个办法,将迫击炮厂改成了汽车厂,一方面可以打消蒋的忌惮,另一方面也算是“夹带私货”,毕竟他自己也喜欢嘛。

恰好,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找上了张学良,他的想法与其不谋而合,不过他建议的“化兵为工”研发建造的是载货汽车,而不是仅载人的小汽车。如果任何一个懂行的人在场都会嘲笑他们,因为当全国汽车产量不到一万的时候,当亚洲地区普遍都在玩织布机的时候,他们竟然想要从无到有建造车厂,这无疑异想天开,但现实没有如果。听劝的张学良大手一挥,当即同意了并且不差钱的他,还自掏腰包花费了74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5亿左右)作为研发资金。

随即,厂长李宜春高薪聘请了美籍技师麦尔斯担任总工程师,又聘用了海内外专业技术员、管理员、工人等组成了300人的研发团队。为了更好的研发汽车,他还特意从美国购买了一辆瑞雷牌载货汽车作为“样车”。经过研究人员的反复拆装、分解、复原,不但对车辆的建造有了一定的了解,还由此得到许多技术数据测绘了图纸。然后,又与福特、通用、万国、斯蒂贝克等大品牌汽车互换信息,结合中国道路的情况,设计出了两种型号符合中国特色的载货汽车:第一种是75型,载重量两吨,适合路况较好的城镇;第二种是100型,载重量为三吨,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最终,在张少良金钱加持下,他们又从美国购买了许多载货汽车的零部件,用以组装汽车生产整车。1931年5月31日,耗费2年时间,我国第一辆自主研发的民生牌载货汽车诞生了。全车一共有666种零件,其中202种包括发动机、精密齿轮、电器件、轴承等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剩下的464种均为“中国制造”,这样国产率高达70%且完全符合中国道路的汽车竟然真的出现了。

值得敬佩的是这辆辆75型自行设计的运载车有着属于中国的特点:拥有的缓冲式后轴,四部分割式水箱,即便一部分水箱损坏也不影响车辆的行驶,而这样的技术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因此,这辆功率65马力,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的1.8吨长头载货汽车一出现便惊艳了世界。此后,辽宁迫击炮厂完成了民生车厂的转变。拱手相让,为敌做嫁衣自张学良创办的民生厂自主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后,按照计划每年将生产200辆75型汽车,150辆100型汽车,这也引起了国内很大反响。与此同时,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满了1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他们决定在上海举办路市展览会,于是强烈邀请民生厂带着第一辆国产汽车参加展会。1931年9月12日,民生牌汽车开进上海参展,并与雷诺、福特等世界品牌一起登台亮相,一度成为其中最亮的崽,成为国人的骄傲。在场看车的众人万万没有想到,初放异彩的民生牌汽车,竟然仅是昙花一现,而张学良所建造的车厂竟是替日本人做了嫁衣。

此时此刻,民生厂计划展览结束后赶紧将剩下的汽车生产出来,打算在民国时期纪念辛亥革命的国庆节即“双十节”之际赶造十五辆汽车,为其献礼。可惜展览的6天后,民生厂的一切都化为了泡影。这是为何?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略东北之际,张学良因蒋介石的命令,外加对日军和东北军的实力判断有误,最终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让东北地区轻而易举落入日本之手。东北沦陷,民生厂也随之落入了日本人手中,而造好的民生牌汽车被日本抢走后,改造为运输卡车使用。消息传到上海展会时,群情激愤,300多辆汽车在上海的街道上浩浩荡荡的游行,其中东北辽宁代表们还为幸免于难的民生汽车披上黑纱,为遇难的东北同胞默哀。自此,刚刚萌芽正待起飞的中国汽车被日本扼杀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第一辆汽车建造时,民生厂为了后续车辆的制作和销售等问题,特意生产或从国外进口了许多零件,就等第一辆民生牌汽车问世无误后投入使用,可如今这一切全部便宜了日本人。1934年3月,为了满足侵略需要,日军在原民生车厂上成立了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借此修理和组装汽车。而后,日本在我国的哈尔滨、长春等地建立了货车生产厂。就这样,日军利用我国的资源,仅在1938年间就生产了3600辆轿车和480辆货车。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满足侵略扩张与日本汽车工业需求,日军还在车厂附近建设技工学校,培养相关人才。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寇惊慌失措的逃离了东北。

但无耻的他们依旧没有忘记汽车工业资源,将东北所有的汽车厂装备拆走、毁光,只给后来的新东北、新中国留下了一片颓垣断壁。接下来,经历了这样沉重打击的中国汽车工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恢复过来。后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再次腾飞。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国了。结尾:中国的汽车工业萌芽始于张学良的一次“心血来潮”,所以日本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那句“要感谢张学良”,确实言之有理。虽然最后张学良无意间为他人作了嫁衣,但好在到了今天,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再一次站起来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