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古诗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首《江雪》,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四五岁的孩子都能脱口而出,千百年后,更是被写进了教材,为适龄儿童的必读之作。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柳宗元为何这样孤独?
也许老师会告诉你,那是因为柳宗元被贬官了,所以内心愁苦。
可是,他的铁哥们刘禹锡也一起遭贬,而且比他贬的时间还长,前后长达23年之久,然而刘禹锡却写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然,你也会说,这是因为性格原因,刘禹锡天生豁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那柳宗元就不豁达吗?
如果柳宗元不豁达,他如何能写出《黔之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以及那篇哲思洋溢的《封建论》,又如何能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且“八大家”中,仅有柳宗元和韩愈两位。
如果想把这件事说清楚,就得从公元805年,那场轰动一时的“永贞革新”说起。并且,这一年是中唐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年。
首先是,唐德宗李适(kuò)驾崩,当时柳宗元和刘禹锡同在御史台为官。而德宗死前,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太子李诵了,非常想念。
按理说,德宗病重,太子应该在榻前侍疾,这样也能顺利接受遗诏,避免皇权大争。李诵不是不孝,他也想念自己的父皇,只是他的病不比德宗轻。
为了能让李诵顺利即位,太子侍读王叔文就找到了权宦李忠言、宠妃牛美人、吏部郎中韦执谊,以及监察御史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团结起来扶植李诵快速即位,以免藩王作乱。
因此,李诵登基后重用王叔文,由于他已经中风失语,不能理朝政,诏书全部由王叔文和牛美人代拟。
王叔文素有治世之心,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堂既有内忧,又有外患,而王叔文又很欣赏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和他们一起商讨出了一系列办法,决定改革,即“永贞革新”。
革新的初衷是好的,但王叔文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势,开始拉拢朋党,首要目标就是御史中丞武元衡,此时的武元衡是太子李纯的伴读老师,他看不惯王叔文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派,就没有站他的队。
见拉拢不成,王叔文和刘禹锡就借机免了武元衡的官,没想到此时王叔文母亲病逝,按照惯例,他不得不归乡丁忧,所以宦官俱文珍就发动了宫廷政变,逼唐顺宗李诵禅位于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
值得一说的是,李纯登基后的第二天,顺宗就殡天了,关于这件事史书没有过多记载,虽然说即便没有政变,李诵也活不了多久,但这种死法难免不会被认为是“弑君夺权”。
随后,武元衡得到重用,开始打压“革新党”,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均外放为刺史,还没到任,又加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所以你看,这一年的中唐有多乱。
原本,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后改为永州司马,一去10年整,这首《江雪》就是作于此间。
刘禹锡和柳宗元有过命的交情,柳宗元还临终托孤,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刘禹锡抚养,刘禹锡也视为己出。
但是,刘禹锡和柳宗元的人生理念、政治理念皆不同,相形之下,刘禹锡更懂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所以在贬官期间,他屡次有书信和诗干谒朝中大臣,比如裴度。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的堂兄和白居易取得了联系,因为白居易和武元衡、裴度都是极好的朋友,如果他能从中美言,自然会受益诸多,说不定能很快还朝。
刘禹锡的堂兄就是刘十九,白居易贬江州时,刘十九曾出资相助,帮白居易在香炉山北峰建造了草堂,所以白居易晚年有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在朝堂上,有时候一点点变通,就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当时裴度任御史中丞,深得宪宗器重,韩愈和裴度有同窗之谊,关系匪浅,而韩愈又和柳宗元、刘禹锡同在御史台为官。
有趣的一件事是,在御史台时,韩愈和柳宗元总是吵架,不但因为朝堂之事吵,也因为写文章吵,而刘禹锡扮演的角色就是和稀泥,尽量缓和二人关系。然而,韩愈和柳宗元才是真正的知音知己,他们彼此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可如果能从中唐找一个让彼此最佩服的人,一定也是对方。
柳宗元去世后,韩愈亲自为他撰写了碑铭,记录下了他的生平,后来到了北宋,苏东坡有感于二人的交情,又手墨碑文,因此立于柳侯祠内的“荔子碑”,又称“三绝碑”。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因为这块碑而取得了联系。
所以,在柳宗元贬官时,韩愈也多在裴度面前为其美言,这就有了后来裴度在宪宗李纯面前为柳宗元说情之事,而宪宗也将柳宗元从柳州召回。遗憾的是,朝廷的诏书还没到,柳宗元就病逝了,终年47岁。
当初压制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正是武元衡,而武元衡和裴度是一党。
之所以我们要理清这些关系,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尽管有裴度等人的帮助,但柳宗元并未真心接受,不然他就不会在给刘禹锡的诗中写: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屈原投汨罗江前,曾高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柳宗元慕屈原之志,他始终认为唐顺宗的死有蹊跷,这对出身“河东柳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深重的柳宗元而言,是心里过不去的坎。
这种孤独,不是好友刘禹锡所能理解的,因为刘禹锡秉持的理论是良禽择木而栖,他晚年也和裴度、白居易成为了知交。
柳宗元不行,贬官永州那10年,正是武元衡、裴度当权,“永贞内禅”虽然是宦官俱文珍发动的,但最大受益者却是武元衡,他也因此登了相位。革新的失败,对柳宗元的打击很大,他认为武元衡一党和宦官集团皆是乱政,又怎么可能与虎谋皮。
这就是柳宗元深感孤独的原因,因为他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其中包括韩愈、裴度,甚至刘禹锡,他们都是宪宗朝的重臣,不会追问顺宗之死,更不会再谈论革新。而中唐如果不革新,祸患就会不断,事实上,李唐亡就亡在了藩镇和宦官之手。
一个有超前远见的人,与同时代的人总是格格不入,其境意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人写好文字,风流潇洒就可以了,何必成天理 政顺治,讨不得好。树叶不同形,术 业有专攻
[点赞]万径灭踪人
孤舟寒江雪,独钓蓑笠翁,千山绝飞鸟[点赞],万径踪灭人,
最孤独的应该是 登幽州台歌[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