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白起严禁士兵吃羊肉,士兵不服,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古今论事 2025-04-19 18:06:00

在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中,能称得上战神的人寥寥无几。其中要论战绩最辉煌者,当属白起了。

白起打仗,透着一股狠劲,令六国的军队闻风丧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起的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军中禁止吃羊肉,违令者斩。

只是吃个羊肉,有什么大不了的?白起为何要定下这条规矩呢?

一碗羊肉引发的风波

白起以治军严明出名,他对手下的士卒要求十分严苛。白起曾经下了一道命令:军中禁止吃羊肉。

我们知道,秦国位于西北地区,大概位置就是现在陕西一带。陕西人喜欢吃羊肉的习俗其实就是从战国时期传下来的。

秦国人吃惯了羊肉,以至于几天不吃就馋羊肉。起初他们对于白起的这道命令不以为意,但是在几个人因为吃羊肉被军法处置后,士兵们老实了下来。

让秦国人一周不吃羊肉,他们还能忍住,但是时间再长些,有些人就忍不住了。

也不知道是谁提出的,等夜里白起睡了,大家一起开小灶,炖点羊肉吃。即使被发现了,法不责众,就不信白起能把他们怎么样。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士兵的响应。

于是就在当天晚上,秦军大营表面上看上去很安静,但是只要走进士兵的营帐,就能听到一阵阵“嗯……这羊肉真好吃……给我再盛点”之类的声音。

正当士兵们吃得正香的时候,突然营帐被掀开了,只见白起正站在营帐之外。

白起面沉似水,说道:“谁来给我一个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说法不责众,但是毕竟自己违反规定在先,士兵们一个个都心虚得很,不敢直视白起。

最终,一个士兵壮着胆子说道:“将军,我们是违反了规定偷偷吃了羊肉。但是秦国人哪个不吃羊肉的?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受气的,凭什么不让我们吃羊肉?你今天不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就要告到大王那里去。”

“对,对,告到大王那里去。”其他的士兵也附和道,显然在为领头的士兵打气。

白起闻言,笑了。“好好好,今天我就让你们心服口服。这样,你们都站起来,走出去五十步看看。”白起说道。

士兵闻言照做了,很快便走到了五十步开外。

这时,白起又叫来几个没有参与吃羊肉的士兵,问道:“你们闻到什么了?”

“羊膻味,一股浓浓的羊膻味。别说隔着五十步,即使是百步之外我也能闻出来。”士兵们答道。

白起叹了口气,对着吃羊肉的士兵们说道:“这下知道我为何不让你们吃羊肉了吧?行军作战,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稍微一个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我打仗,擅长用奇兵。关键就是让敌人找不到我的位置。你们要是整天吃羊肉,到时候后因此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敌人有所准备,甚至可能抢先攻击。你们这些人里面能有多少人活着回去,真不好说。”

“我之所以不让你们吃羊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作战顺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你们所要面对的风险,我想把你们全都带回去。”白起语重心长地说道。

士兵们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白起,都表示以后打仗再也不吃羊肉了。白起与士兵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好了。

别的秦将都允许士兵吃羊肉,也没出啥事,为何到了白起这里就不行了?

其实,吃羊肉这事,如果换成别的秦将,根本不算什么。随便吃都没事。白起之所以禁止士兵吃羊肉,还是和他的作战风格、思路有关。

我们来看看白起的战绩。

伊阙之战,他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伐魏之战,他夺取大小城池61座。鄢郢之战,他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包括别都鄢城在内的五座城池,使得楚国迁都。华阳之战,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陉城之战,斩杀韩军五万人。长平之战,斩杀赵军四十五万人。

发现没有,白起用兵,重心在于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至于城池的得失,他并不在意。这也好理解,毕竟人口的补充是十分缓慢的。相较于城池的得失,减少对方兵力,可以直接削弱对方国力。因此他的心思都放在了琢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大量消灭敌人。

至于城池,等对方无可战之兵了,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这一前提下,能否隐藏自己的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像白起说的,一旦位置被敌人事先发现,那么偷袭可能就会变成踩进陷阱。猎人反而变成猎物。

反观当时的其他武将,基本是将注意力放在城池上。攻城都是明刀明枪地打,不存在要隐藏自己位置的说法,士兵们自然可以随意吃羊肉了。

事实上,据统计,战国时期一共战死200万人。其中接近100万人都是死在白起手中。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前面的说法。

杀戮过多,不得善终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白起杀戮过多,有伤天和。

白起最受人们津津乐道,同时也最受人诟病的一战,便是长平之战。此战使得白起的人生达到了顶点。他将45万赵军给坑杀,使得赵国人丁锐减,人口十不存一,实力大损。为秦国灭赵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在白起打算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时候,秦昭襄王却接连发来诏令,命他撤兵。

白起还想据理力争,等灭掉赵国再撤军,然而秦昭襄王根本不给他机会,一道道要他撤军的诏书接连送来。到后来,秦昭襄王干脆质问道:“你不听诏令,难道想拥兵自重谋反不成?”

这话就有些杀人诛心了,白起不得不下令撤军。

事实上,秦昭襄王也有他的难言之隐。为了打赢长平之战,他可是发动举国之兵。秦国虽然消灭45万赵军,但是伤人一百自伤五十,秦国这边的损失也不小。如果此时一意孤行地用兵赵国,只会将秦国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其他无果来袭,秦国将无力抵挡。

白起只需要负责打仗就够了,秦昭襄王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这事没有谁对谁错,关键两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但是白起因为此事与秦昭襄王闹起了别扭。后来秦昭襄王多次下令让他率军伐赵,白起都以身体有恙为由,拒不领命。直接导致了秦军的惨败。

秦昭襄王明白白起心中对自己有怨言,因此对白起动了杀机。毕竟白起功高盖主,在军中也拥有极高的威望,现在还对君王不满。这三点加起来,即使白起没有不臣之心,秦昭襄王也不能留他。用秦昭襄王的话说:“白起不死,我心难安。”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下旨赐死白起。鉴于白起过往的功绩,允许他自刎,留个全尸。

临终之际,白起感叹道:“长平之战,我用欺骗的手法,坑杀45万赵军,有伤天和。现在我落得如此下场,全是报应。”说完,他便挥剑结束了自己绚烂的一生。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