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军事新闻资讯中,大家听得比较多的军事单位名称,除了军委职能部门,各个军种,各个战区之外,还有诸如卫戍区、警备区、守备区这些军事单位,那么卫戍区、警备区、守备区都有何区别,又都是什么级别?
先来说说卫戍区,全国只有一个卫戍区,那就是北京卫戍区。因为设立卫戍区的唯一标准,就是首都所在地,只有首都才有资格设立卫戍区,其它城市是不能的。不管是别的直辖市,还是副省级城市,亦或者是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没有资格设立卫戍区。
北京卫戍区的前身的建国初期的平津卫戍区司令部,同时兼管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军事防务工作,五十年代末期拆分为北京卫戍区和天津警备区两个单位。此后,北京卫戍区归北京军区管辖,是北京军区管辖的省级军区之一。
北京卫戍区是正军级建制,但是地位很特殊,是拱卫京畿的军事力量,担负着保卫首都安全的重任,所以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一直都高配为副大军区级中将。七大军区时代,还存在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政委兼任北京卫戍区政委的情况。
北京卫戍区是极少数同时承担国防动员和军事作战职能的省级军区,北京卫戍区下辖3个警卫师(也有资料说2个),同时还管辖三军仪仗队(解放军的一张名片)。本轮军改以后,绝大多数省军区划归军委国防动员部,但是北京卫戍区和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则划归陆军总部管辖。
除了隶属关系的调整(从北京军区改隶陆军总部),北京卫戍区的两位军政主官也不再高配中将,而是调整为正军级少将。职能上仍然和军改之前保持一致。
接着说说警备区,其实警备区要和军分区一起说的。我国42个警备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隶属于军委国防动员部的3个直辖市警备区,另一类则是隶属于省级军区建制的39个警备区。从这里也能看出,绝大多数警备区都是省军区建制的。
我国4个直辖市里,除北京设立卫戍区,余下3个直辖市(天津、重庆和上海)均设立警备区,这3个直辖市警备区,是正军级单位,本质上就是省级军区,建制级别和绝大多数省级军区是一致的,职能也和省军区是一样的,都是负责国防动员工作的。3个直辖市(天津、重庆和上海)警备区,和省军区是一个序列的,都隶属于军委国防动员部。
其余39个警备区则是正师级单位,隶属于省级军区管辖。这39个正师级警备区里,包括27个省会城市警备区,3个计划单列市警备区和9个普通地级市警备区。我国有5个计划单列市,但只有3个设立了警备区,就是青岛警备区、厦门警备区和深圳警备区,而宁波和大连则是设立军分区。在非直辖市、非计划单列市、非省会城市的普通地级市里,绝大多数都是设立军分区,只有烟台、连云港、舟山、衡阳、汕头、珠海、桂林、三亚、三沙,这9个城市设立的是警备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市级警备区是一种特殊的军分区,因此警备区和军分区要放在一起说。军分区都是正师级单位,隶属于省军区,这和39个正师级警备区,完全是一样的。省级军区管辖的警备区和军分区,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级别建制、隶属关系完全一样,职能也是一样的,都是负责国防动员工作的。
有些人警备区和军分区是有区别的,警备区下辖部队,负责城市警备和警戒。军分区则没有部队,也没有警备职能。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警备区和军分区除了名称不同,并无本质区别。就像39个正师级警备区,最开始的名称都是叫军分区,后来27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军分区,统一改名为某某警备区,另外12个重要地市级军分区,也逐步改名为警备区。
守备区则和要塞区放在一起说,因为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在战略要地设立的军事机构。只不过要塞区偏重海防要地,守备区则是偏重陆防要地,但这也不那么严格。有些守备区和要塞区的名称,就出现过互换。榆林守备区曾改为榆林要塞区,而连云港要塞区则也有改为连云港守备区的历史。八十年代开始,我军各个要塞区基本上改名为守备区。
和警备区(军分区)不同的是,守备区(要塞区)下辖有作战部队,承担军事作战的职能,这一点和卫戍区比较像。但是守备区(要塞区)没有国防动员的职能,只有军事作战的职能。七八十年代,军队设立了若干个守备区,例如赤峰守备区,白城守备区,外长山守备区,大钦守备区,舟嵊守备区等。
守备区隶属于大军区,级别则不是固定的,有的正军级,由的正师级。当然了大多数守备区(要塞区)都是正师级的。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军队各个守备区(要塞区)全部撤编,守备区(要塞区)有些改制为警备区(军分区),有些则是直接撤销。
守备区(要塞区)所属部队有些是集体退役的,有些则是改制为野战师,划归集团军建制。从此以后,守备区(要塞区)消失在我军的建制序列中,因此现在解放军是没有守备区(要塞区)这类军事单位的。
卫戍区是最高级别的地方军区,只有首都才有卫戍区,而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省会以及部分重要的地级市都是警备区,其它省是军区、其它市则是军分区,区和县以及镇级则是武装部!卫戍区>警备区>军区>军分区>武装部[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