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编制,除了常见的军、师(旅)、团、营之外,还有其他编入,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有大队、中队,海军舰艇部队有支队、大队的编制。武警部队有总队、支队、大队和中队。除了陆军有集团军之外,海军、空军、火箭军都没有集团军这一建制,甚至除了空军空降兵15军之外,海军和火箭军没有以某某军某某的作战部队。

虽然各个军种的编制不尽相同,但有些编制却是各个军种基本上都有的,那就是基地。军队有各种各样的基地,我们常说的空军基地、海军基地都属于这个范畴。各个军种的基地,功能和任务也是不同的。
一、陆军的基地。
陆军有7个预备役基地和3个军事训练基地。本轮军改以后,省军区管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脱离省军区建制,划归陆军建制,并成立了7个预备役基地,分别部署在五个战区陆军、新疆军区和西藏军区之中。陆军还有3个军事训练基地:朱日和训练基地、三界训练基地和确山训练基地。这3个训练基地,分别承担不同的军事训练职能,并以朱日和训练基地最为出名,蓝军第一旅就隶属于这个基地。

需要注意的是,陆军的这几个基地,不承担指挥职能,而是功能性的。陆军基地没有下辖的作战部队,也不具备指挥作战的职能,只是承担军事训练的功能。
二、空军的基地。
本轮军改之前,空军在七大军区设有7个军区空军,接受空军和军区的双重领导。军区空军下辖若干个指挥所,这些空军指挥所下辖航空兵师、地空导弹旅(团),高炮旅(团),雷达旅(团),电子对抗旅(团),以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空军的指挥所都是原空军的军改编的,军建国以后空军先后成立了14个军,从八十年代开始,这14个军除空降兵15军保留之外,余下的不是撤销,就改编为副军级的空军指挥所。

军改后,七大军区空军改制为五个战区空军,领导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空军将原来的一些指挥所改编为了空军基地,每个战区空军下辖若干个基地(副军级),例如兰州基地、上海基地、南宁基地、福州基地等。每个基地下辖若干部队,这些部队包括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旅、雷达旅等。虽然战区空军同时有航空兵师和航空兵旅的编制,但是航空兵旅是主流。新的领导体制为“战区空军-基地-旅”。
三、海军基地。
海军所属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都下辖有一定数量的基地,分为作战基地和训练基地,每个舰队下辖2个正军级的作战基地,并承担军事作战职能,每个作战基地下辖有一定数量的海军部队,包括驱逐舰支队、护卫舰支队、潜艇支队等。海军训练基地的职能,和陆军是一样的。

四、火箭军基地。
火箭军就是军改之前的二炮,是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核常兼备的战略威慑力量。早在军改之前,二炮就设有若干个基地,领导指挥体系为“基地-旅-营”。火箭军(二炮)下辖若干基地,每个基地下辖若干个导弹旅和其他旅级部队,核心当然是导弹旅。

从种类上看,解放军的基地,整体上分为指挥型和训练型两种,陆军的几个基地都是训练型的,空军和火箭军的基地都是指挥型的,海军同时拥有这两种基地。
青铜峡训练基地
09年武警训练基地,各种三期四期一大堆,管理澡堂的都是个四期[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