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遭拒之际,特朗普再次采取新举措,邀请中国高层访问美国。对此,我国外交部已作出回应

锻炼行者 2025-02-22 09:42:33

遭遇中国高层通话邀请的婉拒后,特朗普再次抛出邀请中国高层访问美国的提议,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特朗普此举究竟意欲何为?面对这一邀请,中方又将展现出何种立场呢? 美俄在利雅得会谈后,特朗普心情愉悦,随后将焦点转向中国。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20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采访中表示,他预期中国高层将访问美国,对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购买美国产品等合作表示浓厚兴趣,并可能就新贸易协议以及TikTok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然而,特朗普并未透露具体访问日期,这表明他的言论可能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国《纽约时报》亦报道,特朗普政府似乎在多个涉及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核武器领域,有望达成一项规模庞大的协议。 实际上,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这已是他对我国发出的第三次公开呼吁。前两次事件分别是:在就职典礼上,特朗普总统宣布计划在100天内访问我国;以及在我国对美加征10%关税并遭到我国反制后,他呼吁在24小时内进行会谈。此次,特朗普总统更是直接将贸易合作、TikTok运营以及核武器问题等议题摆上桌面,向我国提出了一个选择题。

众所周知,特朗普以其随性不羁、敢于直言的商人形象著称,但他并不轻易承诺。此前,他曾提及将与普京会面,并表示美俄代表团已在沙特会合,预计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时间正在商定中。而今,特朗普将话题转向中国,其意图显然并非简单。 对此,中国迅速作出回应。在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就特朗普的言论接受了记者的提问,强调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始终如一,即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期待美方能够切实履行两国元首通话中达成的共识,与中方共同努力。

从个人角度出发,中美高层是否进行会面实际上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特朗普政府已经公开表明,将以“关税武器”作为手段,迫使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以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究其根本,这不过是其前任任期所掀起的贸易对抗1.0版本的升级版,我们可以称之为“贸易战2.0”。 当然,特朗普并非不懂灵活应变。政治本质上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单纯对中国采取关税措施,可能会过于强硬。目前,我国在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制裁时,策略得当,应对自如,反而使得美国自身承受了不小的损失。因此,特朗普在访美时提出贸易合作、TikTok等我国关注的问题,采取以退为进策略,旨在打开与中国对话的大门,逐步推进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次公开发言中,特朗普亦涉及了核武器议题,这与其前任时期的执政风格一脉相承。自2018年年底至2019年2月,特朗普曾三次向中方发出呼吁,期望促成高层对话,旨在讨论停止核军备竞赛及推动中美俄三国共同签署军控协议。若特朗普继续坚持协商此问题,那么继续进行对话可能已无太多意义。 就在近期,特朗普总统提出了“无核化”将成为其未来四年施政重点之一,并表达了希望与中俄两国共同协商,实现三国国防预算各减半的愿景,以此助力全球和平。虽然这一表态与我国长期倡导的“无核化”原则相契合,然而,其中似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动机和策略。

首先,美国内部积弊重重,巨额的军费开支中存在大量浪费,通过此种方式削减预算,不仅可能降低中俄两国的军费投入,从而限制其发展潜力;其次,美国基于既定观念推动军费削减,若中俄不赞同,特朗普便可能借此对两国进行指责,进一步炒作“中俄威胁论”;最后,美国意图与中俄探讨军费削减及核武器控制问题,然而北约的军费却在持续增长,特朗普甚至下达强硬指令,要求成员国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如此一来,若中俄达成协议,北约的潜在威胁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加剧,为未来可能引发的冲突埋下隐患。 因此,特朗普单方面发出“访美”的言论,实际上并无实际意义,因为目前双方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达成共识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无需进行对话。不妨借鉴王毅外长在慕安会上的发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重重困难而崛起,若美方持续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制裁,中国将坚决捍卫自身权益,直至最终胜利!

0 阅读:21

锻炼行者

简介: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