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布局中,中国推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退休政策改革。自2025年1月1日起,全新的弹性退休政策正式施行,赋予广大参保职工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可以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实现了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新政的核心亮点在于,2030至2039年间的弹性延迟退休期间,职工的最低缴费年限将保持不变,这一举措无疑为有意延迟退休的职工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规划职业生涯。
具体操作层面,职工在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后,即可自主决定是否提前退休。提前退休的时间不得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前3年,且退休年龄底线分别为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男职工60周岁。而对于法定退休年龄已到的职工,若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可选择最多延迟3年的退休时间。
根据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划,我国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调整。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将从60周岁逐步推迟至63周岁,女职工则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调整至55周岁、58周岁。
为了让职工更好地把握这一新政策,以下是一份详尽的操作指南:
1. **政策解读**:深入了解弹性退休政策的具体内容,可通过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获取详细信息。
2. **个人决策**:基于健康状况、职业规划等因素,职工应自行判断是否适合延迟退休。
3. **单位协商**:延迟退休需与单位达成共识,确保双方利益平衡。
4. **书面协议**:双方同意后,职工需提交书面申请,明确延迟退休的具体安排。
5. **持续缴费**:延迟退休期间,职工和单位应继续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

6. **权益保障**:确保延迟退休期间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 **退休手续**:延迟退休期满或职工决定退休时,单位需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在延迟退休期间,工资计算遵循以下原则:
- **维持原有工资结构**:工资体系保持不变,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
- **正常工资调整**:符合条件者,按单位规定进行工资晋升。
- **绩效评定**:绩效工资与工作表现和业绩挂钩,延迟退休期间正常评定。
- **社保公积金**:继续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 **工资明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和其他补贴津贴按原标准计算。

职工在延迟退休期间的工资计算,应确保公正、透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单位应继续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职工提供了更多退休选择,也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