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的太阳百年周期可能刚刚重启,科学家: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魅力科学君 2025-04-18 19:41:02

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学君,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一个神秘的太阳百年周期可能刚刚重启。好的,咱们不说废话,这就开讲。

相信很多人对“太阳活动周期”(solar cycle)都不陌生,简单来讲,它指的是太阳的活动有一个时间跨度约为11年的周期,在每个周期之内,太阳的活动会渐渐增强,当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又会再慢慢降低,重新回到低谷,然后下一个周期又会重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为什么只有25个呢?这其实是因为人类其进行观测的历史并不长,迄今为止只记录到了这么多。

过去的研究表明,除了“太阳活动周期”之外,似乎还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太阳百年周期,这被称为“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Centennial Gleissberg Cycle,简称CGC),其时间跨度在80至100年之间,它会显著影响我们所熟悉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在整体上的强弱。

“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的原理目前尚不明确,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太阳内部磁场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引人注目的是,一项近日发表在《空间天气》上的研究表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一个新的“百年格莱斯贝格周期”可能刚刚重启。

根据介绍,此次研究并没有直接观测太阳,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地球周围空间的“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radiation belts)。

所谓“范艾伦辐射带”,是指地球附近的近层空间中的一个包围着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它分为内外两层,其内层主要是一些带正电的质子。而此次研究的重点,正是这些质子的流量,用专业的一点的说法就是“质子通量”。

其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大气层上层就会被加热,然后膨胀,在此过程中,膨胀的大气层就会和“范艾伦辐射带”内层的粒子发生碰撞,导致里面的质子数量减少,表现为“质子通量”下降,反过来,当太阳活动减弱时,地球大气层膨胀得没那么厉害,“质子通量”就会上升。

此次研究中分析了“范艾伦辐射带”内层近些年来的“质子通量”数据,结果表明,在过去10多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其“质子通量”的平均值是逐渐增加的。

科学家表示,这就说明了那段时间太阳的平均活动强度在下降,这正好对应了上一个(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异常平静。也就是说,上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之所以这么平静,很可能就是因为“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正处于它的低谷区。

然而,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范艾伦辐射带”内层“质子通量”的平均值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看上去太阳的平均活动水平将要再次开始“爬坡”。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到目前离上一个“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的低谷区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因此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一个新的“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可能刚刚重启。

科学家指出,对于我们人类来讲,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第25个,以及未来的几个“太阳活动周期”之中,太阳活动在整体上会随着“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逐渐走向高峰而变得越来越强。

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事件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进而让我们的卫星、空间站、电网、通讯、铁路……等等系统和设施,面临严峻的考验。

根据此次研究的估算,如果推测成立,那么这一次“百年格莱斯伯格周期”的高峰期,将出现在大约50年后,届时太阳活动在整体上的强度,将比我们正在经历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还要高出一倍左右。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推测,并不是确定的结论,另一方面来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不是“瞬间即达”,只要我们做好观测,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比如说提前改变卫星和空间站的轨道、关闭较为脆弱的基础设施等),就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也不必对此太过担心。

1 阅读:944
评论列表
  • 2025-04-18 22:03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

魅力科学君

简介:解读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趣闻,感受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