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山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3-21 05:31:02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建省十佳风景之一,也是国家级有名的风景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赞誉:“右旗(山)左鼓(山),全闽二绝。”

鼓山,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而且,每当风雨交加时,簸荡声响,犹如击鼓,故名鼓山。南宋赵汝愚有诗:“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时登临亦壮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元代黄镇成也有诗:“屴崱峰头万丈梯,上方高与白云齐。青山尽处海门阔,红日上来天宇低。”都是描述登高望远的景致。

加之,当地更有“到福州,不游三坊七巷,不算到福州;到福州,不游鼓山,不算到福州”的说法,故而,我游完“三坊七巷”,就坐公交车去了鼓山。

山前,有四柱三门石牌坊。横梁正中点出了“鼓山”。内柱楹联是:“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外柱楹联是:“屴崱高峰千壑秀,灵源胜迹一泉幽。”

我喜欢楹联,它既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又点出了胜境的特点。到石牌坊后,见还有楹联又抄下。内柱楹联是:“万树松声如海阔,千山月色照人间。” 外柱楹联是:“流连不尽登临兴,俯仰犹思去住情。”多是谈的感受。

开始上山。不远有“报恩亭”。前柱楹联:“报本喜能通佛慧,怀恩知未泯童真。”里柱楹联:“心宽能增寿,德厚可延年。”多是劝谏之语。

到了观岩亭,也有楹联。正面:“遐迩无殊方面壁,低最与荷气凌霜。”后面:“听瀑时怀渊在野,观岩每觉不知心。”到了这里就是“听瀑”“观岩”的地方了。咱不由举目欣赏,洗耳静听。不错,“有山有水皆好地,无山无水是荒原”、“熟悉地方无视点,陌生地方有风光”。

到了“晚乐园”,看来汽车是能开到这里,下面有停车场。这也到了“眺望台”,不远是索道口。咱是爬山来的,再说这山也不高,“路在脚下靠己闯”,我继续攀登。

我是该进洞的进洞,该观景的观景,该远眺的远眺,该驻足的驻足,一路欣赏“鼓山十八景”,俗称十八洞。到了达摩洞外我才知道,这十八景,原来是清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编写刻在岩壁上的。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慈航架壑、八仙岩洞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故而得名。现在,整修通道,増楼建阁,就远不止是十八景了。

一会儿就到了更衣亭。也有楹联:“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时,曾在此更衣,故称更衣亭。登到此处,确实汗流浃背,但咱闲云野鹤,散客驴友,哪有条件更衣,只是脱下了外罩,穿套在挎包上背着。这里也有好多石刻,“毋息半途”、“心路须平”,多是劝勉、提醒之语。“听人劝,吃饱饭”,咱也不能半途而废,既来之,则安之,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小心就是了。

迎面是“石鼓名山”大牌楼,八柱飞檐,四敞大开,雄狮对峙,古香古色,倒十分有特色。

过了“石鼓名山”大牌楼,就到了“闽刹之冠”——声名远扬的涌泉寺。涌泉寺,依山畏谷,建在鼓山的山腰,俗称“燕窝穴”,藏而不露,素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之说。门联是:“面对香炉不用隔江招手,背临屴崱请看顽石点头。”也就是说,前为香炉峰,后倚屴崱峰。

涌泉寺历史渊源。传说,这里原是深潭,内居毒龙,危害百姓。唐建中四年(783年),郡守裴胄请灵峤法师制服毒龙,然后在潭旁建寺,为华严寺。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又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赐名“国师馆”。宋咸平二年(999年),因寺前有一壑泉如涌,宋真宗赐额“涌泉禅寺”。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成祖赐名为“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又颁赐涌泉寺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寺门上。

这里有四柱楹联,内柱楹联是:“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桑,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 外柱楹联是:“十方化境悟禅通欣笑口大开到处说欢天喜地,万劫名场超众相羡宽怀独坦所居皆福海寿山。”

涌泉寺规模确实不小,除天王寺、大雄宝殿、法堂三大主体外,依山递进,层层大小殿堂也不少,构成了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体。门联也不少:“屴崱巍巍千古秀,灵源湛湛万年青。”“石鼓喧空警觉性天超般若,灵源涌地汇归法海澄菩提。”------法堂也有门联:“能度众生岂独潭龙知听讲,愿闻一唱长教海水不扬波。”

寺院里还有一对千佛陶塔,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仿木构八角九层。塔壁共贴塑佛像1078尊,故称“千佛陶塔”,为全国罕见,也为寺中一宝。

出寺东行,就到了灵源洞。这里两峰夹峙,石壁上多是历代摩崖题刻。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讲的就是这个地方。

灵源洞,摩崖题刻,真草隶篆,有二百余段,宛如一座书法宝库。特别是蹴鳌桥东端岩壁上的“忘归石”,竟是宋庆历六年(1046年),时任福州知州的蔡襄所题。蔡襄,那可是“苏黄米蔡”,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的“宋四家”呀!楷书师法唐颜真卿,结体端严,体格恢弘。我也是喜欢书法的,临的多是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大气、端庄,所以,也喜欢蔡襄的题字。

还有宋嘉祐辛丑年(1061年)施元长题写的“喝水岩”三个大字。据传,开山师祖神晏在此念经时,因烦恼涧中的流水喧哗,大喝一声,令溪水改道于东涧,故称“喝水岩”。看来这个“喝”字,在此不念一声“喝水”的喝,而是念四声 “大喝”一声的“喝”。同字异音,不知典故的,还容易混淆,以为是会喝水的岩呢!哪知是“大喝”一声的喝,“喝令三声水倒流”。

过了喝水岩,是两石对峙的“石门”。通过石门,就到了观音阁。这里的泉水由石龙嘴流出,清冽甜美,属天然优质无菌泉水,由于比重大、表面张力大,倒到茶杯能高出来一些,素有“灵源”之称,又称“龙头泉”。看来这是“灵源”的出处,也许就是开山师祖神晏“喝令”到这此的。

涌泉寺之所以称“闽刹之冠”,还在于它的藏经。寺里的藏经殿,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珍藏着包括清乾隆皇帝御赐藏经在内的近三万册经书和佛学著作,其中不少是明清时代寺内高僧遗留的著作,还有十多种各类文版的贝叶经以及数百册苦行僧刺破手指书写的血经。可见僧人们崇拜虔诚到何等地步。这里还是中国印刷出版佛学著作的主要场所。所以说,涌泉寺也以藏经、藏版、印刷佛学著作驰名国内外。

看来,鼓山之游,收获满满,学到了好多知识,了解了好多趣闻,真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由写道:“鼓山燕穴涌泉寺,喝水灵源富有时。藏版刻经名内外,千佛铁木鲜为知。”算是写实吧!

九口 2023、12、19

0 阅读:0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