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山,被以色列官方称为“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早在2000年7月,何凤山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士称号,并为他在耶路撒冷树立了一块纪念碑。众所周知,犹太人在二战遭到了血腥大屠杀,差点被灭族。
就在犹太人走投无路时,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出手了,从1938年5月到1940年5月,他至少为数千名犹太人签发去中国上海的签证。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其中一名犹太人的故事,当他被50多个大使馆拒绝后,幸运了遇到了何凤山。
1938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对于当地的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梦魇的开始,德军四处抓捕犹太人。两个月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降为总领事馆,年仅37岁的何凤山被任命为总领事。
在何凤山所著的《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当年何凤山对维也纳局势的描述,“多犹太人的店铺都被纳粹的黄衣挺进队捣毁,老板被捕入集中营。奥籍的犹太人,大多想离开奥地利前往美国,然而美国容纳移民的数目有限,而且条件苛刻。”
在犹太人看来,只有彻底离开欧洲,才能保住性命。求生的本能,让奥地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结果换来的却是深深地失望。艾立克·哥特斯塔伯,一个年仅17岁的犹太人少年,在连续跑了50多家领事馆后,没人愿意给他签证。
带着无比绝望的心情,1938年7月20日,艾立克来到中国大使馆,这一次他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艾立克遇到了何凤山,后者听了艾立克的事迹后,很同情他。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了,何凤山为艾立克及其家人签发了去上海的签证。
消息传开后,中国领事馆门立即前排起了长龙,大家坚信何凤山就是他们的守护神。艾立克一家乘船抵达上海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犹太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控制起来。为了生活,艾立克找了一份进出口贸易的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所在国度还处于战乱状态,艾立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犹太人精明的一面展现出来,他们利用一切可以了利用的条件,在居住区做起的生意,比如杂货店、洗衣房等等。
资料显示,艾立克在上海一直生活到1949年解放前夕,他去了加拿大定居。事实上,何凤山给犹太人签证的故事,直到1997年他去世才公布与众。何凤山去世后,他的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二战期间曾为犹太人发放签证的故事。不久,一位素不相识的犹太人给她打电话,称自己就是当年收到签证的犹太人之一,他就是艾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