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成吉思汗陵西迁记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9-18 07:50:16

公元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时病逝。

《元史》记载:“太祖22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 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刺图行宫, 葬于起辇谷。”

“起辇谷”在哪里? 千古之谜!史籍记载,成吉思汗死后被安葬于漠北蒙古本部之地。

传说,成吉思汗死后,2500名工匠为他打造了陵墓。为了让陵墓的具体位置成为千古之谜,在陵墓完工后,这些工匠被士兵全部杀死,而那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后也被集体处死。他们的耳朵被割了下来,以证明他们全被杀死。因此,知道成吉思汗陵墓具体位置的人没有一个活了下来。

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杀死工匠士兵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为此,成吉思汗陵与历代帝王墓不同,既没有封土,也没有庙堂。根据历史文献所载,成吉思汗死后分别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今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建立了白色宫帐(衣冠冢),成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进行最高规格的供奉祭祀。这一白色宫账,就是以后形成的“八白宫”的原型。

成吉思汗灵柩北归时,途经伊克昭盟,其后妃、太子、大臣祈祷后始行,直赴漠北安葬。当时的祈祷地方被人们称为伊金霍洛。伊金霍洛汉语意为“主上园地”,位于伊克昭盟旗境内,伊克昭汉语意为大庙,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部游牧地,位于甘陕两省之长城以北,属当时绥远省境河套地带,是蒙古西二盟之一。其幅员、资源虽不及其他各盟,但其历史地位则居各盟之首,主要因为是成吉思汗陵寝所在地。其土地之所有权属伊克昭盟郡王旗,而使用权则归于成陵守卫并祭祀者达尔扈特辈。达尔扈特即陵寝的“圣神护卫者”,以守灵为业,父死子继,世代相传。

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田中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战争,建立一个囊括亚太广大区域的殖民大帝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先后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随即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

在伪满成立的同时,日本加紧了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侵略步伐,除了伊克昭盟、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外,张家口、大同、百灵庙、归绥(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全部沦陷,在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的配合下,日本企图在内蒙古西部策划建立伪蒙傀儡政权。

伊克昭盟长沙克都尔札布(沙王)对日本及德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消极抵抗。为此,德王配合日本人企图迁走成吉思汗陵迁往日本人占领的归绥,欺骗蒙民,威逼沙王投降,控制整个蒙古民族。

蒙古人民崇敬和信仰成吉思汗陵寝,可以说,伊金霍洛之于蒙古人,犹如耶路撒冷之于伊斯兰教徒。但是,此时的成吉思汗陵寝随时面临着随着日寇的西进而被德王劫持的危险。如果不能保护成吉思汗陵寝的安全,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这样的形势下,沙王为了保证成吉思汗陵寝安全奔走各地寻求保护办法。他在重庆向蒙藏委员会、行政院以及蒋介石提出将成吉思汗陵向抗日后方安全地区迁移的意见。

多数蒙古人认为,成吉思汗安全已确保无虞,遽然迁移难免人心浮动,议决暂不迁移,万不得已时再迁。而沙王面见蒋介石,直陈成吉思汗陵为蒙古族民心所系,不可有万一差池,力主西迁。

国民政府也认为日本和德王企图劫持成吉思汗陵的阴谋如果实现的话,必将会给内蒙古地区的抗战形势带来极大的不利。于是,1939年3月蒋介石、孔祥熙批发密电,同意沙王的建议,决定将成吉思汗陵迁移。

在征求知名人士的意见之后,考虑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经过甘肃,并去世在甘肃,为此决定暂移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由天水行营(行营设于西安)主任程潜全权办理,并指派了迁陵路线、起灵致祭、护送官员、沿途迎祭、护陵守卫、经费保障等一切事宜。俟抗战胜利后,仍奉还伊金霍洛,以示国家崇敬与保护民族英雄之至意。

成吉思汗陵西迁决定后,世代守护、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达尔扈特人、鄂尔多斯王公贵族及群众,一时无法接受将成吉思汗陵寝从故地移至他乡,对其持反对态度,甚至埋怨沙王提请移陵之事。中统也曾密电:“根据种种事实,现在迁成吉思汗陵寝,恐引起蒙人反感”“沙王受中央优遇情绪自有不同,然见各旗反对,已有悔意”,但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以迁陵大局既定势在必行为由不容更改。

蒙古族各部虽风俗有别,但一律尊崇成吉思汗为始祖,700余年来护卫和祭奠不衰。每逢举行大祭,新疆、青海、西藏,乃至云贵等地均有蒙古同胞络绎而来。蒙古民说:“成吉思汗为蒙古人之心,速率定为成吉思汗之灵魂。”

1939年6月,起灵致祭大员邓宝珊、高双成、石华严、荣祥及傅作义的代表袁庆等陆续到达伊盟札萨克旗。6月10日由沙王主祭起灵西运。

由于成吉思汗之遗骸在外蒙,且葬处无人知道,其实这次迁陵的是一复式帐幕,内供大汗之银棺、大汗御用之马鞍、大汗画像、雕弓一张、宝剑四柄。银棺长三尺,宽三尺五寸,厚二尺五寸,上镂龙文,覆以黄缎。据传,银棺内保存着真正的大汗骨灰(也有记载,成吉思汗的骨殖葬于蒙古国境内)。此外并无他物。

迁陵路线沿榆林、札萨克旗、米脂、绥德、清涧一路前行,21日途经延安。在延安各界百余单位一万余人举行了盛大祭典,毛泽东亲自为成吉思汗灵堂献了花圈,群众列队瞻仰,恭送成陵南下。

23日9时许,过轩辕黄帝桥陵,蒙古籍护送专员贡布扎补及达尔扈特要求:“黄帝为我蒙汉共同之始祖,今日机缘巧合,拟往拜谒”,并登桥山恭谒黄陵,体现“蒙汉一家”。

25日抵达西安,西安各界在鼓楼礼堂举行公祭,参加致祭近二十万人。

26日离开西安,由咸阳西行,过醴泉、乾县、永寿、彬县,28日过长武,入甘肃省境,经泾川、平凉、隆德,于7月1日抵榆中。榆中县各界参加欢迎致祭者近四万人。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及各级官员自兰州前往榆中迎祭,并随陵至榆中县城西南的兴隆山。朱绍良率领扶灵榇登山,至东山大佛殿安灵。

从6月21日起灵至7月1日安灵,前后共21天,途经数十县,顺利完成了成吉思汗陵的迁移。

1942年9月20日成吉思汗诞辰七百八十周年之际,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亲赴兴隆山祭祀成吉思汗灵枢。

抗战期间,民国政府派一个连的军队长期驻守兴隆山,随行土尔扈特照常守灵,直到抗战胜利。

这次移灵,灵队行数千里,经数十个县镇,沿途社会各界,上从最高地方军政首长,下到普通百姓,迎送灵车者总数达几百万人。他们不分党派和民族,不论狂风暴雨,不管酷暑高温,热烈迎送灵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发扬成吉思汗的勇武精神,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沦陷领土。

1949年夏,当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陵所在地榆中县兴隆山时,西北军阀马步芳从榆中县败退逃窜,将成吉思汗“陵枢”及遗像、梳妆镜等物盗劫到青海塔尔寺。

时隔5415天后,1954年4月7日成吉思汗灵柩再次请回伊金霍洛故地。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