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桑枣中学原校长一生所秉承的信念,自他上任以来,他不断地加固学校岌岌可危的教学楼,引导学生做安全疏散演练。

然而,老师和家长觉得如此频繁的疏散演练就是在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自此他也被扣上了“不务正业”的帽子。
直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全校2290名师生都撤到安全地带,在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那么这位校长究竟是谁呢?他又是如何创造出这一“奇迹”的呢?
四川知青这位被家长和老师诟病“不务正业”的校长叫作“叶志平”,1953年出生,生于四川绵阳的一户农民家庭之中。
叶志平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这一梦想也成为了叶志平学习的动力,就这样叶志平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在1969年毕了业。

毕业之后,叶志平在党的号召下去到四川安县塔水镇山泉大队当了一名知青。
四年后,叶志平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了绵阳师范学院学习,并在1975年毕业。
毕业后叶志平被分配到了沸水小学工作,这一工作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叶志平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同时,校长和家长对于叶志平的教学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1978年,叶志平被调到了安县的桑枣中学工作,自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这所学校上。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后,叶志平最终担任了桑枣中学的校长,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也了解到了这所学校存在的潜在威胁。

自叶志平担任校长后,他不由地开始对学校新建的实验教学楼担心起来。
这所实验教学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并没有找任何专业正规的建筑公司,并且这座教学楼的建造也是断断续续的,甚至期间还换过几批施工队,这就导致这座教学楼整整盖了两年多才正式完工。

这座教学楼完工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去验收这座教学楼,所以可想而知这座教学楼的建造是有多么的草率。
在经过叶志平的多方位调查后,他发现了三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楼楼梯栏杆的摇晃程度极其严重。
其次是,楼板缝中填筑的并不是水泥,而是用剩下的水泥纸袋。
最后是,教学楼的承重柱不符合标准。

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志平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栋教学楼进行维修加固。
很快这项大工程便在1997年正式开始。
加固危楼在加固危楼这项大工程开始之后,叶志平首先找来了正规的建筑公司将与实验教学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给拆除了。

于是在一楼的某个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这让在高层上课的学生们纷纷抱怨上厕所的不方便,但是这却为学生的安全做出了保障。
其次,他带领施工队将楼梯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实实在在地灌注水泥,使其承受能力大幅提升。

最后就是加固整栋教学楼的22根承重柱,并且必须按照正规的指标进行重新浇筑,很快学校没有钱供叶志平加固了。
于是他便一点一点地向教育局申请维修费,就这样左一个五万,右一个五万慢慢争取到了钱。

由于教学楼时刻都要使用,于是他便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来对承重柱进行一点一点的加固。
最终,这22根37厘米直径的承重柱都被加粗了15厘米,同时在完工后叶志平还拿着尺子一个一个去进行测量在看到都满足标准后,叶志平才放下心来。

对于之后新建的教学楼叶志平更是严格要求,他甚至让施工者将每块大理石板都要打上孔,并用金属钉将其彻底固定住。
因为,叶志平的心中总是绷着一根弦,他害怕大理石板掉下后会砸到学生,即便现在不会以后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因为疏忽砸到任何一个孩子的话,对家长们都不好交代。
此外,叶志平还知道,只有学校修的结识也不行,还要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有序疏散。

自2005年起,叶志平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一场全校的紧急疏散演习。
在演习中叶志平也是相当地严格,他在演习前就已经拟定好了每个班的固定疏散路线以及每个班撤到操场后的位置也固定好了。

同时,他还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要同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排,并且还要求二、三层的学生要快一点以防造成拥堵,四、五层的学生要慢一点这样就不会在楼道中造成人员堆积。
此外他还严格要求老师必须要站在楼梯的拐角处,这样老师就可以在学生摔倒时快速地将其拉起,从而防止造成踩踏事件。

面对如此频繁的演练,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这种行为就是在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有些老师和家长都将叶志平称为是“不务正业的校长”。
渐渐的学生和老师们也有了懈怠,演习时也极为敷衍,就导致老师和学生就像是机器人一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这项工作。

面对这样的情况,叶志平便积极地对老师和学生做思想工作,在每周二进行安全知识讲课,让学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并实施奖惩规则,让学生们不将这件事情当成“工作”而是当作一门课程来认真对待。

就这样在一次次地不情愿地逃生演习下师生们也开始做得越来越好,已经可以在百秒之内逃到安全的地方。
这些表现,叶志平是看在眼里的,他也对此感到十分的欣慰。
然而,质疑的声音依旧存在,直到2008年他们才知道叶志平的良苦用心。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上课时老师和学生突然感觉到教室一阵的晃动,老师便让所有的学生趴在桌下,在所有学生都趴下后,老师以最快速度打开了教室的前后门。

等地震稍微减弱后,全体师生就跟平时演习的一样全部逃到了操场上,在以班级组织站好队后仅用时96秒钟。
与此同时,在校外感觉到地震的叶志平便急忙向着学校跑去,看着学校周边倒塌的房屋,这让叶志平更加的担心学生们的安全。

当跑到学校后,他看到学生们紧紧挨着站在操场上,老师们则是站在最外圈,在与老师询问情况后得知全校师生都没事的消息后,叶志平双腿一软坐在了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没过多久通信恢复了,家长也终于和老师得到了联系,家长们问到学生情况时,老师们总会提高嗓音骄傲地说道:“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事后,家长们十分感谢叶志平校长,正是因为他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老师、家长的用心负责才保住了学校,保住了全校的师生。
同时,叶志平也在地震后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被称为是“史上最牛的校长”。并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

然而,就是这样尽职尽责的叶校长却在2011年6月27日,因长期忘我劳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校长是一位真正以学生安全为重的教育家,他不辞辛劳地为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改善和加固。
他的努力和坚持,在地震时刻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为学校保住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尽管他的严格要求遭到了一些质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畏艰难,不忘初心。他的付出和奉献令人敬佩。
叶志平校长的离世是教育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将安全意识根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愿叶志平校长安息,愿他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